1.入境游增长亮点
规模与增速:世运会期间(7月1日-8月15日),成都入境外国旅客达6.9万人次,同比激增72.5%;携程数据同步显示,入境游出行人次同比提升31%,远超常规旅游季水平。
客源结构优化:泰国、越南、韩国位列客源国前三,欧美长线市场表现亮眼——德国游客机票预订量增长4.2倍,西班牙增长3.8倍,英国、波兰等增量翻番,体现成都全球吸引力扩容。
2.创新服务与体验
数字化文旅融合:
夜游锦江推出中英日韩泰五语购票页面与国际支付(Visa、PayPal等),外籍游客乘船超100人次,暑期营收增长40%;
东郊记忆XR空间通过裸眼3D技术打造沉浸式“任意门”,游客无缝穿梭赛事与四川景区,开赛一周吸引40万人次打卡。
文化交互升级:
世运村设非遗体验区(竹编、蜀绣、中医),日均接待900人次;"汉语桥"互动区吸引外籍运动员学汉字、做川菜,日均600人次参与;
外籍游客自发形成"成都攻略":熊猫基地+微辣火锅+夜游锦江成经典路线,本土文化借UGC内容全球扩散。
3.城市品牌效应:从"赛事之城"到"全球文旅IP"
国际知名度跃迁:成都跻身《2025中国跨境旅游报告》入境热门目的地第五城,并登顶携程海外搜索城市TOP1,长线客源消费力显著提升。
文旅消费场景扩容:春熙路、太古里商圈占入境游客超40%,杜甫草堂、都江堰等文化地标客流居首;"赛事+商圈+非遗"模式拉动多景点组合线路订单激增。
产业生态升级:外语导游需求暴涨,泰语导游档期排至国庆后;特许商品开发(如"蜀宝游三国"公仔)上架即售罄,衍生IP联名推动"巴蜀文化"商业化出海。
成都借赛事窗口实现从"中转站"到"目的地"的质变——31%的入境游增长背后,是科技赋能文旅、文化软实力与商业生态的协同创新。当西班牙游客按"网红攻略"夜游锦江,当三国IP公仔成为海外伴手礼,成都已悄然完成从"熊猫故乡"到"世界级体验之都"的品牌进化,为后续承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奠定认知基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