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红安这片被革命热血浸染的土地上,七里坪犹如一座永恒的烽火台,无声诉说着信念的重量。1927 年黄麻起义的惊雷在这里炸响,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于血火中诞生。红军广场的纪念碑肃立如剑,徐向前元帅亲题的“万众一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七里坪每一寸土地的精神基因。
图源:湖北省旅游局
广场四周,错落分布着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红军饭堂等革命旧址。斑驳的墙壁上,当年红军书写的“打土豪、分田地” 标语仍清晰可辨,仿佛能听见工农群众齐声呐喊的回响。1931年,红四方面军在七里坪成立时,数万军民曾在此集会,“万众一心”的信念化作刀枪入库、生产自给的行动力,合作社的纺车声与练兵场的呐喊声交织成胜利的序曲。
图源:湖北省旅游局
红色的血脉从未冷却,它在新时代绽放出别样生机。张全松,这位七里坪老支书的孙子,毅然放弃省城高薪,扎根家乡十余年。他带领乡亲们种红安苕、建民宿集群,让破败的农舍变成网红打卡地;他用脚丈量每一条山径,在红军走过的石板路上开辟出旅游步道。“爷爷为乡亲打江山,我要带乡亲们守好江山、富起来!”质朴誓言背后,是红色基因转化为脱贫动能的生动诠释。讲解员在旧居逼仄的厢房里,用全息投影重现当年的星火会议——当VR眼镜中的起义部队与广场上少先队员的红领巾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完成了一场震撼的共振。
图源:湖北省旅游局
新中国成立后,七里坪人民并没有忘记革命先辈们的遗志。他们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努力发展经济,建设家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七里坪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垦荒山,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七里坪人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红色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图源:湖北省旅游局
“赓续红色血脉,强国复兴有我”,不仅是口号,更是历史赋予这一代人的使命。昔日的烽火战场,如今稻浪翻涌;从前的指挥旧址,已成为连接古今的时代基石。七里坪昭示着我们:“万众一心”的精神,并不深藏于碑石之内,而是扎根于每个奋斗者的脊梁之中;复兴伟业,终将由亿万平凡坚定的脚步共同丈量。
图源:湖北省旅游局
传承红色精神,意味着坚定理想信念。七里坪所代表的信念、意志与奉献,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新时代青年应将其融入学习与工作中,树立远大志向,锤炼真实才干,以切实行动助力民族复兴。当亿万人心同频共搏,“中国号”巨轮必将穿越时代风云,驶向复兴的彼岸。强国路上,不负历史、不负山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