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一座常被误以为是省的城市,也是很多人口中“最神奇”的城市。说它神奇,是因为在这里能看到汽车从楼顶开过,马路挂在半空,轻轨穿楼而过,楼层高低不分,导航常常失灵。这些并非传说,而是日常。
重庆作为中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面积超八万平方公里,下辖三十八个区县,常住人口超三千万,城镇化水平高,汉族为主,土家族、苗族等是重要少数民族,三千多年文字记载历史,为巴渝文化发源地。北宋时,地处绍庆府、顺庆府之间,取名“重庆”;又因嘉陵江古称“渝水”,简称“渝”。近代以来,经历了开埠通商、战时陪都、西南大区驻地等历史,1997年为服务三峡工程恢复为直辖市。
重庆因山得名“山城”,因水得名“江城”,名副其实,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七成以上,主要位于世界罕见的川东平行岭谷内,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等多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平行排列,山间谷地宽十到三十公里不等,这种褶皱山系与美洲阿巴拉契亚山脉齐名,重庆是人类在该类地形上唯一建成的超大城市,长江横贯全境六百余公里,嘉陵江、乌江等上百条支流汇入,切割出深峡险谷,形成陡峭的江岸地貌,城市核心区渝中半岛被长江、嘉陵江环抱,形成“上半城”“下半城”空间格局,建筑依山势层层堆叠,道路盘旋上升,气候湿润,秋冬季多雾,重庆也被称为“雾都”。
重庆处在长江上游,向东靠长江黄金水道同华中,华东相连,向西顺着成渝通道深入四川盆地,向南通往贵州,云南,向北接壤陕西,甘肃,这样的枢纽位置让重庆变成全国唯一一个具有“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水港,空港,陆港,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的城市,长江航运能让重庆直达太平洋沿岸港口,西部陆海新通道从重庆出发,经过广西北部湾影响到东南亚,中欧班列(成渝)贯穿亚欧大陆,三峡工程改善了上游的通航条件,进一步增强了重庆对长江经济带的推动效果。
国家战略层面,重庆要担起三重重要任务,它处在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支撑位置上‚“一带一路”倡议里的陆海联动枢纽作用明显,在长江经济带创建中承担绿色发展示范的任务‚它的政策优势很明显,像成立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也就是两江新区,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设立西部金融法院,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它肩负起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使命,肩负起推动西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政策任务。
重庆工业发展基因深厚,曾是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逐步形成了汽车和电子信息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汽车制造曾经全国第一,正在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电子信息产业以笔记本电脑为主导,全球市场占有率很高,手机制造也有规模,装备制造、材料、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不断升级,消费品工业依靠本地资源慢慢发展起来,重庆是内陆开放高地,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承接全球产业链,贸易范围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地区,金融、物流、商贸等服务业围绕枢纽功能快速聚集。
立体化交通网络在重庆城市化建设中是重要支撑,在水运上,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江成干线航道网络,三峡蓄水后万吨船队能直达港口,在铁路建设上,重庆形成“米”字型高铁网络,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占全国三成,陆海新通道覆盖沿线数百个港口,在航空交通上,以江北国际机场为支撑,开通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线,带动国际客货运快速增长,在城市交通上,山城特色明显,跨江大桥多,被称为“桥都”,轨道交通穿山岭,出现“车在空中行”现象,立交桥多层,形成复杂空间网络,隧道穿山体,连接平行岭谷间的组团。
重庆的高等教育体系完善,驻渝高校有70多所,重庆大学工科实力很强,是国家“双一流”高校;西南大学在农业、师范专业上有优势;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在军事医学研究领域地位重要,这些高校为本地产业输送人才,机械、信息、生物医药等专业领域,产学研协同体系已形成,市内研发平台建立近千所,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在此类平台推动下进行。
重庆的旅游资源既有自然也有文化,在世界遗产里有大足石刻的佛教石窟艺术、武隆喀斯特的天坑地缝、南川金佛山原始森林,串联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和白帝城、丰都名山、忠县石宝寨等历史遗址,还有朝天门两江交汇的壮观、解放碑商圈现代商业繁荣、洪崖洞吊脚楼夜景、磁器口古镇保留传统码头文化、红色旅游歌乐山烈士陵园、抗战遗址群、喀斯特地貌温泉资源让重庆享有“温泉之都”的美誉。
山环水绕的地理让城市只能向上向下生长,于是楼顶成了马路,轻轨穿楼而过;区位和战略地位又决定了它必须高效运转,于是立体交通体系应运而生;工业和开放让它有持续的经济活力,能不断修桥造路挖洞;高教和科研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城市体验,则让无数人愿意一遍遍回来。下次再听到“重庆是一座省吗”这种问题,你可以笑着回答:它确实大得像省,但骨子里还是一座城,只是这座城把路修到了天上,把车开到了楼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