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志伟
暑期是出游高峰,举家出游或与亲朋好友结伴旅行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但近期频发的气象灾害预警,也对大众的出行安全提出考验。出门游玩时,你会关注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吗?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9%的受访者表示会关注,其中,41.3%的受访者认为这是首要考虑因素。
趁着休假,在北京工作的95后彭泽凯去了长沙游玩,因为当地的高温天气,他调整了行程安排。“白天我主要进行一些室内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晚上再去户外。长沙的夜市很热闹,很有生活气息。”
“我一般会提前做好旅行规划,会格外关注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如果遇到特别恶劣的天气,比如台风登陆,我会取消行程。”广州的00后刘晴晴(化名)前段时间和朋友打卡了庐山,三叠泉瀑布的美景让她印象深刻。刘晴晴说,在做攻略时,她留意到有网友提醒爬山时最好在包里装件外套,防止山区气温骤降。“这类提醒很有必要,大家容易忽略山区多变的天气情况,上山前要有所准备,带上雨伞、薄外套等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暑期出游,大家一般会有哪些准备?调查显示,64.9%的受访者会合理规划路线,避开灾害高发区域或时段,56.7%的受访者会备好防暑药、感冒药等药品及驱蚊产品,50.9%的受访者会随时留意气象预警,及时调整行程。
其他还有:携带急救包等应急用品(38.8%),告知家人朋友详细行程,保持联系(37.0%),了解目的地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或医院位置(30.6%),提前了解目的地安全风险(如山洪、滑坡等)(28.7%),购买意外伤害保险(18.5%),检查车辆状况(如自驾)(18.4%)。
这个暑假,合肥的90后李芸带孩子到北京游玩了一趟,打卡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等景点。李芸说,虽然会提前关注天气情况,但因为有些景点需要提前预约,很难随时调整行程,不过她为旅行做了许多准备,带了遮阳伞、防晒衣以及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我觉得我的安全意识是一直在线的,因为带着孩子,得时常留意她的情况,出去玩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
调查显示,暑期出游时,49.2%的受访者会始终保持安全意识在线,45.9%的受访者表示有安全意识,但偶尔会疏忽,还有4.9%的受访者坦言自身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暑期出游,对不同场景应有的安全重视程度和准备也不同。”应急管理大学(筹)应急技术与管理学院教授于汐表示,在市区游玩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需注意如果出现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就要尽量待在室内,避开灾害风险暴露时段。如果到山区及河岸等景区游玩,则要提高重视,关注天气预警信息,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了气象灾害预警时,应避免前去游玩,已在山区河岸等景区则要尽快撤离。另外,雨季要尽量避免涉足山区及沿河等危险区域,最好提前了解游玩区域是否发生过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如果在山区和沿河沟谷区域野外自驾、露营,更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比如备足矿泉水、食品,带上应急电源、急救包等物资,留意紧急求救电话等信息,遇到危险及时求救。
于汐提醒,除了要加强对短时强对流、暴雨等极端天气导致的灾害风险防范外,高温天气同样值得注意,尤其是和老人、小孩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一同出游时,要随时留意他们的身体情况,遇到高温天气,尽量减少或不在室外游玩。“总而言之,防灾避险一定要把‘防’放到突出位置。”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1.9%,女性占58.1%。05后占2.6%,00后占18.7%,95后占28.3%,90后占31.1%,85后占9.6%,80后占7.6%,其他占2.1%。#读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