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国】
作者:苏北
去了一趟六安霍山的真龙地。如今的乡村道路修得非常好,又是山区,沿途风景甚美。住了两个晚上,耳边一直是雨声、鸡鸣声、蝉鸣声和水声。
这里从前是个三线厂,想当年应该很是繁忙,如今还留存着一些高大坚实的老房子。我们住的客栈是由一所旧粮站改造的,规模不小。院子西边是一溜菜地,种了许多蔬菜。我一排排看过去,北面的山墙爬了一墙的葫芦,过来依次是生菜、秋葵、螺丝椒、木耳菜、西红柿、紫茄子、小葱、南瓜,都长得水灵灵的。
待雨停了,我们就去一个山口转了转。那是一个巨大的圆洞,名曰“真龙洞”,露出一派天光。雨后水丰,眼前的沙地已成一个小潭,水底是石块和细沙,许多贪凉的年轻人光脚在水中行走。一线细细的瀑布沿山岩流下来,冲出一个稍深些的小潭,孩子们在水中蹦蹦跳跳,溅出许多水花,更有捉鱼虾、打水仗的,小裤衩已经湿透,稚嫩的小脸因兴奋而泛红。
在山里,吃土菜是少不了的。我最爱吃的是红烧小鱼和红烧肉,无法形容的鲜美,似乎这才是鱼和猪肉的滋味。别的话也不用多说了,我只是闷头吃。同去的几位也各有所爱,或是秋葵,或是豇豆。
已来过两次真龙地,知道小街上每天早晨都有土猪肉卖。同行的阿兰对这里更熟一些,一早她就在我门外喊我,说带我买土猪肉去。天还阴着,飘着小雨,我们一人一把伞,在微雨中行走。山里本来就人少,雨后的早晨更是不见人。我们走在潮湿的小路上,朝老街走去。阿兰问是从街上走还是从河边走,我说当然是河边。阿兰随即插入一户人家山墙边的小路,一走过山墙,即是屋后的小河。一夜的山雨,河中的水涨满了,哗哗地向下游流去。耳际一片水声,眼前满是青绿。
阿兰说:“这条山涧很美,叫‘元可河’。前面不远就是龙鳞坝,我们可以从坝上走过去。”心想,为何起名“龙鳞坝”,或许和龙鳞有关?走不了几步,哗哗的水声更响了。一片白花花的水流,从水中一个个圆圆的石墩上流过。石墩排列整齐,有四五排,像一面面圆鼓。这正是减缓水流流速的水坝。水花中的石墩如一片片龙鳞,好看极了。“龙鳞坝”这个名字形象而富有诗意。
走到小街,那家卖土猪肉的店面就在街口,已有两三个顾客,半爿猪肉横在架子上。我要了几斤五花肉、一个猪蹄、一些排骨,准备打道回府。
中午回到城里,我立即做了一道萝卜烧肉。中途揭开锅盖翻炒了两下,一股熟悉的香气扑鼻而来。想起小时候,母亲常会去给乡亲“上锅”(别人家有喜事,帮忙烧饭),每每这时候我都会跟去。宴席上,萝卜烧肉肯定是有的。母亲会夹几块肉在我的碗里,我便坐在灶台边吃了。这猪肉的肉香,让我一下子回到了童年。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22日 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