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九十年代,曾经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淄川旅游,客源峰值时,连顾客吃饭都是问题,最近几年各地大搞文旅推广宣传,此时的淄川为何缓放慢旅游资源的开发步伐和宣传,是资金投入不足,客源减少,还是官方另有大“图谋”,不得其解,值得探讨。
淄川根本不缺旅游景资源,资源大头文学巨著“聊斋”,想起大文豪郭沫若对《聊斋志异》艺术家价值高度评价,“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作者蒲松龄故居的经典文物,刘仙湖的仙境;淄川开发搭建的西游记宫,在表现人物上,淋漓尽致,活灵活现,进入宫中,就等于步入西游记全景梦境中,游客进入还得提前约票,每日接待旅游人数,不下上万人,再加淄川服装大市场的名声大噪,人流如梭,川流不息。吃个饭,还得等上个把小时。附近县市组团来淄川旅游,是那时候的旅游打卡地。
太河和杨集是一坐山,分两边的潭溪山,潭溪山就坐落在北方小九寨沟,黄花溪景区最顶端,潭溪山玻璃栈桥,打造的大气高端,站在桥上,胆战心惊,犹如上云端,虽然没有见到所谓的洞内“半仙”,也是峨庄一带顶尖的旅游打卡高端好景点,太河水库碧波荡漾绿水汪洋一片蓝,绿水青山,包裹着清新的空气,赛过天仙地界,非人为造作,是锦上添花。

太河峨庄一带,从太河爬坡上来,峨庄地界往东往南,几乎是连片的原始森林,树木林立,陡峭,沟壑纵横,飞鸟走兽,鸟语花香,植被覆盖率高,村子里的缕缕炊烟,旅游景点也不少。八十年代峨庄曾经开发过漂流,属于前沿性旅游布局,不知是游客少,还是维护成本太高,后来就停摆了。

随着济潍高速公路的开通,从太河进高速十多分钟,到黄花溪出口,如果淄川和青州把旅游资源整合,大大的提高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如果串联起来,一票制游玩,上午游玩潭溪山,下来去水库边餐馆,吃青山羊肉大餐,下午顺着高速直达九龙峪风景区游玩,再返回青州古城旅游,晚上坐在老槐树下吃煎包,捎上隆盛糕点,蜜三刀解馋。跨地区整合旅游资源,需要政府出面沟通协作统一意见,否则引发争端。
淄川是绕不开话题,老家和淄川一山分两边,种地在同一座山上,山的东侧是家乡青州,山的西侧西属淄博淄川,山连山,水连着水,共饮淄河水,打断骨头连着筋,青州和淄川,“山川同域,风月同天”,口音虽稍有别,生活习惯习俗基本相同。庙子人来青州市区,说话就带淄博口音,人家还说你是淄博人。俺说是铁杆青州老汉。就想问问,淄川为啥放慢了旅游景点的整合开发步伐?不得其解。
注:图片均为截图,如有侵权,及时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