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8月19日讯】
一场以青岛为名的狂欢,让全球游客体会到了“China Travel”的“后劲儿”。
“一整天都在边喝啤酒边逛青岛。”韩国游客陈石哲这样回味他在青岛的第一天。
“与其他地方的啤酒完全不同!”来自孟加拉国的纳伊姆·本·扎曼,依然对青岛啤酒在本届啤酒节上发布的定制款啤酒念念不忘。
来自英国的Domi则表示,“青岛”是个他在英国就没少喝的品牌,今年终于在青岛国际啤酒节把各种各样的啤酒都喝了一遍。
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给暑期的“China Travel”又添了一把火,仅西海岸会场就吸引了7万余名外国游客在青岛举杯欢庆,“中国啤酒之都”带给全球旅客一波青岛“大流量”。
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越扩越大,相向而行的外国人来中国的“China Travel”和中国人走出去的“World Travel”热度持续攀升,入境旅游也成为彰显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今年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入境游就被列为将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重点战场。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青岛市入境旅游发展提升工作部署会议上,青岛也明确提出要锚定韩国市场,从“优化产品供给、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服务保障”三个方面提出31项具体举措,打造韩国游客来华旅游第一站。
“China Travel”带来的入境游热潮中,“青岛流量”正在持续走高。
01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喝“青岛”
这么近,那么美,韩国人周末到的是青岛。自去年11月,中国对韩国试行单方面入境免签政策后,韩国游客来中国旅行更加方便,青岛的“地利”优势也进一步凸显。
从青岛到韩国的直线距离才600多公里,坐飞机1小时左右,坐船朝发夕至。青岛与韩国之间的航班也实现了“公交化”运营,每日往返达到40余架次,早7点至晚10点全天候覆盖,通达首尔、釜山、济州、清州等主要城市,“周末游青岛”这种常态化的“青岛Travel”,成了不少韩国游客的选择。
同时,“中国啤酒之都”是青岛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之一,而这张名片与韩国人的喜好高度契合——“炸鸡配啤酒”几乎成了最为知名的韩国文化符号之一。
因此今年的青岛国际啤酒节,韩国人的身影明显多了不少——据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外交流与合作处(台港澳办公室)处长闫毅介绍,从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以来,已经有约3万名韩国游客来到青岛。
不过吸引韩国游客的不仅仅是青岛国际啤酒节,作为“中国啤酒之都”,青岛的这张城市名片,早已内化为常态化的“城市体验”,全天候吸引着韩国游客。
到青岛啤酒博物馆打卡溯源,抢购“青岛-釜山”双城定制杯垫等限定联名周边,在韩语音乐与全场21点干杯仪式的氛围中尽享欢聚;
前往TSINGTAO 1903指定门店参加“周末啤酒节·韩潮派对”,或到中山路壹号·传奇Club尝鲜“韩味”“韩韵”套餐,到青岛啤酒·时光海岸精酿花园酒店参加专为韩国游客量身定制的精酿品鉴……
这种“游、饮、住、娱”全链条体验,为青岛留住并持续吸引韩国游客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亦印证了“青岛啤酒”这款城市特色IP巨大的吸引力:
截至7月底,青岛啤酒博物馆已经接待韩国游客77799人,同比增长53%。啤酒节开幕以来,韩国游客增长尤为迅猛——仅7月,青啤博物馆韩国游客接待量超8000人,同比增长81%;啤酒,也成为促进青岛与韩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在今年7月份举行的“世界市长对话·青岛”活动上,韩国大邱广域市市长代表、经济局局长朴基焕就表示,希望青岛国际啤酒节、大邱的“炸鸡啤酒节”等代表性、标志性文化符号和活动,能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02
顶层设计托举“青岛大流量”
作为“2024—2025年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青岛吸引的是全球游客。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28万人次,同比增长39%。在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拉动下,下半年青岛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汇聚青岛。
就在本届啤酒节闭幕的前一天,青岛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达10.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本届啤酒节闭幕当天,青岛机场单日航班起降数量达680架次,刷新开航以来最高纪录。整个暑运期间,青岛机场国际地区旅客量大幅增长28%,其中日韩旅客量同比增长36%,东南亚旅客量同比增长44%。
来源:青岛交通
作为老牌旅游城市,青岛的入境游既是拓展文旅市场空间的重要抓手,更是释放旅游消费潜力、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窗口。而入境旅游吸引力又恰恰是一个涵盖多维度要素的综合体系,来自旅友们的肯定、好评也让青岛竞逐入境旅游新赛道的决心愈发坚定。
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5)》显示,2025年全球旅游将迎来显著增长,全球国际旅游增速将全面超过国内旅游。
今年5月,青岛先后印发了《青岛市入境旅游发展提升行动方案》和《韩国入境旅游市场提升工作方案》,就是要在用足用好免签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口岸优势,扩大入境游规模,同时针对韩国、这一青岛入境游最大客源国有的放矢地优化服务供给、创新营销模式,以“精准滴灌”的政策举措持续激活市场潜力。
如,面向韩国市场,青岛将聚力打造韩国游客来华旅游第一站,以“啤酒+”旅游产品开发为主线,推出融合美食、登山、购物、温泉、高尔夫等体验的产品,策划“百名韩国达人@Qingdao”等活动;
面向东南亚等入境客源市场,青岛将深度开发海洋研学、温泉度假、乡村体验、啤酒美食等产品;
针对中东、欧美等远程市场,将开发度假康养、文化体验等产品,积极吸引高端邮轮。
无论面向哪个市场,政策导向的最终落脚点都在拉动入境游、扩大国际文旅消费。当然,顶层设计的持续升级更蕴含深层战略意义——入境旅游不仅是青岛加快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的关键途径,更是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03
全球视野中的“青岛流量”
今年6月,在一系列温情、热烈、昂扬的“青岛故事”中,德才股份英国DC HD设计院设计总监、英国皇家设计师罗伊·史蒂文斯“虹吸”了不少转发点赞。
来源:德才股份
在他眼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是无声的诗,青岛恰恰是融汇音符的乐章、是撰写诗篇的理想稿笺,这座城市的宜居与开放是吸引他的“非常特别”的闪光点。而这样的吸引力不仅在个例上凸显,它是一份显性而明确的“钟情”。
由人社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发布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是国内唯一一个完全由外籍人才参与评选的引才引智“中国城市榜”。在这个综合衡量一座城市开放性、包容性、成长性、国际化的重要标尺上,青岛连续13年上榜,城市磁吸力毋庸置疑。
这座滨海之城是开放的,以港口为枢纽、以政策为引擎,构建起链接全球的经贸网络。在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英国阿斯利康、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等465家跨国企业齐聚,40个重点项目签约,彰显出“投资中国”“投资青岛”的全球共识,更为全球高层次人才汇聚立定了风向标;
来源:中德生态园
这座滨海之城是包容的,它以多元合作搭建起国际舞台——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两国政府间首个生态合作项目,已累计落户外资企业近200家,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今年6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中德生态园对德招商政策》印发,并于8月1日起施行,以进一步加大对德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园区吸引力。这是青岛招商引资更加精准化的体现,更是以产业磁场效应涵养国际人才生态的战略远见;
这座滨海之城是不断生长、越来越国际化的,以会展经济激活城市动能、用新兴产业绘制未来图景。截至今年上半年,青岛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98场,吸引观众265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会展经济自带国际基因,在激活城市动能的同时,它更以开放姿态吸引全球目光,让外籍人才愿意来、来得了、留得下。
以流量汇聚动能、以声量塑造形象,青岛正全方位焕发开放活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