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宁夏各地非遗工坊热度攀升,剪纸、贺兰砚、刺绣等传统技艺通过研学体验、亲子互动等形式焕发新生,成为暑期文化消费新亮点。从贺兰山岩画到西夏陵,从非遗街区到博物馆,古老技艺与现代场景碰撞,既延续了文化根脉,又激活了消费活力。
贺兰山岩画景区内,一场“绿游寻古迹、童心绘文明”主题研学活动吸引众多孩子。在讲解员引导下,孩子们探访“史前人类的艺术长廊”,亲手体验岩画拓印,将太阳神、镇山虎等经典图案印于纸上;融合岩画元素的漂漆书签制作,让方寸物件成为文化记忆载体。据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期已有10批近千名儿童参与研学,拓印、剪纸、印染等10余项艺术体验项目,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互动体验中实现活态传承。
新晋世界遗产西夏陵同样是研学热门地。青少年在遗址与博物馆中穿越千年,听讲解员揭秘西夏历史;体验活字木印刷时,“少量多次蘸墨”的操作让孩子们感受古老技艺温度;“文物修复小能手”环节中,拼接“残破文物”的过程,让大家体会到文物修复背后的文化延续意义。
今年,为满足游客多元需求,宁夏升级打造5条特色非遗旅游线路,涵盖银川、石嘴山、吴忠等多地。其中银川以剪纸、贺兰砚、麻编等87项非遗项目为核心,推出300余场研学营、亲子体验日等活动,吸引超5万个家庭参与“打卡”,让非遗成为暑期文旅市场“流量密码”。
创新表达更添吸引力。漫葡小镇非遗街区里,剪纸台灯、贺兰砚盲盒等30多款“非遗潮玩”入驻无人售卖机;“非遗小酒馆”以“花儿”民歌为灵感调制的鸡尾酒,日均销量超200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伏兆娥结合热播电影创作“哪吒”剪纸做平,亲子体验中,孩子们把哪吒主题作品贴在团扇上,兼具传统细腻与现代灵动。
暑期非遗体验活动同时带火了文化消费。近期宁夏博物馆举办的“塞上非遗 匠心传承”活动,汇聚贺兰砚、刺绣等百家展商,让非遗文创成消费新宠。今年初的银川线上非遗年货节,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实现超千万元交易额,推动十余项非遗项目走向市场。而贺兰山岩画等景区联动民宿、餐饮打造的“一站式”消费场景,更让“流量”变“留量”。
宁夏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暑期非遗体验热潮是宁夏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未来将完善“非遗+旅游+教育+乡村振兴”全链条,支持“宁遗百坊”发展,让更多游客感受非遗魅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
(记者 赵婵莉 文/图)
编辑:锁安妮
校对:张锦倩
审核:孙建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