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马鞍山8月20日电 (记者李希蒙)8月19日,以“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为主题的第三届长江文化论坛(安徽)在马鞍山市举行。
论坛现场。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据悉,本次论坛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并得到了长江文化促进会、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重庆智库暨长江国家战略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吸引了诸多知名专家学者和省内外长江流域城市的专家学者、嘉宾代表参加。通过聚焦“文化公园与城市未来”课题,深入探讨如何让绵延千年的长江文脉,成为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开幕式上,马鞍山市委书记袁方说,五年来,马鞍山着力夯实长江文化生态根基、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美丽长江新画卷在马鞍山正徐徐展开。同时,本届论坛聚焦“文化公园与城市未来”课题,必将助力马鞍山写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促进文化保护传承更好地融入城市建设发展,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未来,马鞍山将深入研究和运用论坛成果,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深耕长江文化沃土,深化文旅融合发展,让长江文化在马鞍山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风采。
论坛期间,长江安徽段城市文化文创产品展示。人民网记者 李希蒙摄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邵海卫在开幕式成果发布中介绍,近年来,安徽省强化规划引领,科学设定“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有序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建设。同时,安徽省以项目为王,建立并定期更新安徽段重点项目库,目前在库项目506个。同时,省有关部门审核通过66个专项债项目,累计发行专项债10.37亿元,用于支持长江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等建设。马鞍山市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其考古成果和历史价值得到系统性展示;芜湖市105亿元打造“老船厂1900”,老厂房化身美学馆,旧码头跃升艺术策展中心;铜陵市利用老旧住房遗址改造成“铜官山1978文创园”,让废弃矿区变身“科学课堂”;池州市推进华龙洞遗址公园建设,提炼“华龙洞人”重大文化标识;安庆市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修缮45处古建、10余条街巷。此外,合肥市矾花源文旅综合体、宣城市仁里村传统村落示范建设,滁州市明文化旅游区保护展示综合提升,黄山市歙县徽州古城片区保护提升等项目正在推进建设中。这些重点标识项目的建设,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成了可触摸的风景,让长江文化变得可见、可感、可亲。
在主题发言环节,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文化促进会理论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傅才武,重庆智库暨长江国家战略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王佳宁,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曹劲松先后围绕“打造文化新标识”“培育发展新业态”“营造生活新场景”作主题发言。
当天,还举行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暨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交流会、宁马文旅一体化对接交流会、“我的长江范儿”长江文化短视频马鞍山采风创作分享会等三场平行活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