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夫妇的旅行箱轱辘在酒店大堂的大理石地面上发出轻快的声响,这是他们退休后第十七个年头的远行。从北欧的极光追到南非的好望角,夫妻俩的护照上盖满了密密麻麻的印章,却从未像这次这样,在旅行过半时就对一位导游赞不绝口。
“小李这姑娘,真是难得一见。” 张老先生坐在酒店庭院的藤椅上,手里转动着刚泡好的乌龙茶,压低声音对同团的几位旅伴说。午后的阳光透过椰树的缝隙洒在他银灰色的头发上,“你们发现没有?这都第四天了,她别说带咱们去购物点,昨天路过那家玉器店,还特意提醒王大姐别买那些染色的翡翠。”
坐在对面的刘老太太立刻连连点头,她手腕上那只戴了三十年的玉镯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可不是嘛!前年我跟儿子去东南亚,那导游简直是貔貅转世。早上五点就把人薅起来去买所谓的‘皇室药油’,中午饭桌上还没放下筷子,就开始登记买燕窝,说是‘宫廷秘方’。结果回来一看,药油是风油精兑的,燕窝里全是猪皮!”
旁边的赵老先生摸着下巴笑了起来:“我上次去欧洲更绝,导游说要带我们去‘当地人都爱去的手工巧克力店’,结果车子七拐八绕停在一家华人开的免税店门口,里面的巧克力比机场贵三倍。”
正说着,走廊那头传来清脆的脚步声。穿着浅蓝色亚麻衬衫的导游李曼提着一个竹编篮走过来,篮子里装着当地特产的小芒果,她挨个分给大家:“各位叔叔阿姨,这是昨天路过果园时给你们挑的,本地品种的芒果核薄肉甜,不带一点丝,你们尝尝。”
刘老太太接过芒果,看着李曼额角的薄汗,赶紧递过去一张纸巾:“小李啊,快擦擦汗,这么热的天还特意跑去给我们买水果,太贴心了。”
李曼笑着摆摆手,露出一对浅浅的梨涡:“应该的呀,你们就跟我爷爷奶奶一样,出来玩就得吃点好的。对了,下午咱们要去水果市场逛逛,但我得提前跟你们透个底 ——” 她忽然压低声音,像是分享什么秘密,“那里的水蜜桃千万别买。我早上问过当地的司机,那些桃子全是从北边几个小岛空运过来的,光运费就占了售价的一半。你们把钱留着,回头去码头买刚打捞上来的海鱼,那才叫物有所值。”
这番话像颗蜜糖,瞬间甜到了老人们心坎里。张老先生忍不住对老伴王秀兰说:“你看这孩子,多实在!比咱们家那丫头还懂事,从不花言巧语。” 王秀兰连连点头,手里的芒果还没吃,心里已经对李曼多了几分亲近。
下午的行程是沿海步道散步,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拂过,吹散了午后的燥热。李曼搀扶着腿脚不太方便的赵老先生,边走边给大家讲当地的传说:“前面那块礁石叫‘情人石’,据说几百年前有对相爱的渔民被海浪分开,姑娘每天在这儿等,最后化成了石头……”
走到一处观景台时,她忽然注意到王秀兰的衣领被风吹得翻了起来,连忙停下脚步,弯腰轻轻帮她理好:“张阿姨,您这衬衫料子真舒服,是桑蚕丝的吧?”
王秀兰被这突如其来的贴心弄得有些不好意思,笑着说:“是啊,儿媳妇给买的,说透气。”
“那您今年高寿啦?” 李曼直起身,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
“六十八啦。” 王秀兰拢了拢头发,脸上露出几分得意,“好多人都说我不像。”
“哪止不像啊!” 李曼夸张地睁大眼睛,引得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我看顶多五十出头!您这气色,比我妈还好呢。说起来也怪,” 她转向全车人,笑容里带着一丝神秘,“你们从台湾来的长辈,好像都特别显年轻。是不是那边水土特别养人?”
赵老先生哈哈大笑:“我们那儿空气好,吃的也新鲜。”
“肯定是这样!” 李曼拍了下手,像是想起什么,“我外婆也在台湾,今年都七十四了,看起来跟六十岁似的。不过她总说,自己年轻是因为一直在吃一种补品。”
这句话像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在人群里激起涟漪。刘老太太第一个追问:“什么补品啊?这么管用?”
李曼眨了眨眼,用手指点了点刘老太太,又指了指赵老先生:“你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这可是你们那边很出名的东西呀。”
“真不知道!” 张老先生往前凑了凑,“你快说说,到底是什么?”
“就是深海鱼油啊!” 李曼故作惊讶地捂住嘴,“我还以为你们都知道呢。我近视三百多度,吃了半年这个,现在看远处的字都不用戴眼镜了。这可是最新的科学发现,说是里面的 Omega-3 能修复视网膜,主要产地就在咱们这个岛呢。”
“深海鱼油?” 王秀兰皱起眉头,“我们真没听说过呀。”
“不可能吧?” 李曼歪着头,像是在努力回忆,“我外婆说,很多医生都推荐老年人吃,说是能活化血管,预防高血压。对了,” 她忽然压低声音,“我有个远房舅舅,前几年查出有轻度老年痴呆,吃了一年这个,现在打麻将还能记牌呢。”
这话一出,车上顿时炸开了锅。赵老先生的老伴前年刚查出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症状,他立刻抓住李曼的胳膊:“小李,这鱼油真有这么管用?在哪儿能买到?”
李曼被他突如其来的激动吓了一跳,连忙安抚道:“赵叔叔您别着急。我吃的都是朋友送的,听说这东西产量特别少,因为那种鱼只生活在两千米以下的深海,很难捕捞,大部分都出口到欧美了,本地很少能买到。”
接下来的几天,深海鱼油成了团里唯一的话题。吃饭时,老人们聚在一起讨论 “两千米深海” 到底有多深;散步时,大家互相打听有没有人认识当地的渔民;就连晚上在酒店看电视,都在新闻里找关于 “深海鱼” 的报道。
李曼像是完全忘了这回事,每天依旧带着大家看日出、逛老街、听当地歌谣。直到第五天下午,在海边餐厅吃海鲜时,她看着窗外跃出水面的飞鱼,忽然开口:“你们看,那种鱼虽然漂亮,但不是产鱼油的那种。我说的那种鱼,身体是流线型的,眼睛特别大,因为深海里没有光,它们的眼睛能发光呢。”
她站起身,双手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模仿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我看过纪录片,它们在深海里像星星一样,一群一群地游,可美了。据说这种鱼能活到两百多岁,比海龟还长寿。”
“怪不得吃了能长寿!” 王秀兰恍然大悟,夹菜的手都顿住了,“这简直是仙丹啊!”
李曼笑着走过去,轻轻拍了拍她的脸颊:“张阿姨要是吃了,保管看起来像四十岁的大美人!”
车厢里爆发出一阵哄笑,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热烈。
第七天上午,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旅游大巴驶往机场的路上,老人们纷纷从包里掏出信封递给李曼。“小李,这是我们一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张老先生的信封格外厚实,“多亏你这几天照顾,还帮我们打听鱼油的事。”
李曼推辞了半天,最后红着眼圈收下:“其实我也没做什么,能认识你们这些长辈,我特别开心。对了,” 她像是忽然想起,从包里拿出几张名片,“我昨天托渔民朋友问了,他们说有个合作社还有少量存货,一瓶才合一百五十美金。你们要是真想买,就打这个电话,说是我介绍的,他们能留几瓶。”
“才一百五十美金?” 刘老太太算了算,“这比买那些假药划算多了!”
到了机场,老人们握着李曼的手依依不舍。“小李,回去一定给你寄我们那儿的凤梨酥。”“下次来台湾,一定要找我们。”“谢谢你帮我们买到这么好的鱼油!”
飞机起飞时,王秀兰望着窗外越来越小的岛屿,忍不住对老伴说:“这趟旅行真是值了,遇到这么好的导游,还买到了这么珍贵的补品。” 张老先生点点头,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印着 “深海鱼油合作社” 的名片,心里盘算着回去要多买几瓶,给儿女也分点。
云层之上,阳光灿烂。没有人注意到,机场出口处,李曼正和一个穿西装的男人交接,她手里的信封被换成了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男人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这单做得不错,下个月给你涨提成。” 李曼笑了笑,眼里的梨涡依旧甜美,只是那笑容里,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熟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