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乐山博物馆参观,像来到了办公室?找个展品比找厕所还难?

“冲着乐山大佛文化来打卡,结果在博物馆里绕进了‘游客止步’的办公区迷宫?”
最近不少网友吐槽乐山博物馆的参观体验,说二楼三楼一半区域挂着“办公重地”牌子,找个展品比找厕所还难。

这事儿到底是不是真的?作为跑过全国20多家博物馆的十八线旅游小博主一枚,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空间谜题”。
OK,咱先看官方数据:
乐山博物馆总面积6578㎡,官网说“展示区占较大比例”。
但有网友实测发现,二楼儿童画作展就十几米长,剩下全是紧闭的办公室门;三楼书画展和乐山没啥关系,倒是职工之家的跑步机看得清清楚楚。
这对比就很扎心了——自贡恐龙博物馆光主展馆就有3600㎡展陈面积,新馆再加3334㎡,人家的恐龙化石都能住“大house”,乐山的文物却像挤在“廉租房”里 。
为啥会这样?

查了《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才知道,正规博物馆得把公众区、业务区、行政区分开,观众流线和办公流线不能交叉。
但乐山博物馆显然没做到“物理隔离”,游客很容易逛着逛着就撞见员工打水、打印文件。
有个大哥吐槽:“以为推开那扇门能看到国宝,结果里面坐着会计大姐对账,尴尬得我朋友差点鞠躬说‘打扰办公了’。”
有网友说:“给自己盖的度假酒店。”
还有网友说:“有些博物馆本来就没什么文物,展出的多半是图片。”
要我看,更深层的问题藏在规划逻辑里。

很多地方建博物馆只算“建筑面积账”,不算“实际展陈账”。
乐山馆藏近万件文物,珍贵文物1303件,汉代陶马、乐舞俑都是国宝级的 。
但展览空间分散得像“游击战”,反倒是办公区占了黄金位置。这就好比请客吃饭,菜都堆在厨房,客人只能对着空桌子发呆。
这种失衡对游客伤害不小。

一来,参观体验打折,本来想沉浸式感受大佛文化,结果被“办公区”牌子反复劝退,逛展热情全没了;
二来,文化传播打折扣,外地游客看完可能只记住“乐山博物馆像办公楼”,反而忽略了背后的历史价值。
对比故宫用裸眼3D让文物“活”起来,成都金沙博物馆靠非遗体验吸引26.7万游客,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 。
好消息是,乐山博物馆2025年4月闭馆后办过新展,说明有改进意愿。
建议不妨学自贡恐龙博物馆,把办公区挪到边角或单独楼层,用玻璃隔断代替“游客止步”的硬隔离,既保证办公又不影响参观。
在我看来,博物馆,应该腾出更多的空间来展示文物或藏品,毕竟人家游客是来“看文物”不是“看工位”的,让文物晒晒太阳,让办公区“隐身”,这才是博物馆该有的样子。
温馨提醒:本文部分配图系网图,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今日互动】对于“网传乐山博物馆办公区比展品还要多”这个事儿,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