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北京作为暑期出游热门城市迎来了大量游客,但旅游市场暗藏的消费陷阱也集中爆发。从门票捆绑销售到低价团强制购物,这些陷阱不仅掏空游客钱包,更严重损害旅游体验。这份避坑指南请查收——
常见陷阱:花招百出,游客防不胜防
门票“讲解套票”陷阱
在微信等平台搜索“恭王府门票预约”时,排在前列的常是旅行社广告小程序,它们将门票与语音讲解捆绑销售且无单独购票选项:恭王府官方门票40元,捆绑后涨至70-80元;天坛联票35元,第三方标价75元(讲解费占比过半)。这类小程序右上角虽有浅灰色“广告”标识,但极易被忽略,消费者往往误入“套票”圈套。
“低价一日游”骗局
途中加价:游客在天坛南门以80元报名长城一日游,上车后导游强行收取150元“补缴费”,否则要求下车。自费项目胁迫:所谓“160元天桥杂技”实际在延庆旧厂房演出,拒绝付费者被威胁“无车返程”。
虚假宣传与合同欺诈
酒店星级造假:预订平台用“★★★★★”标注非五星酒店,误导消费者,法院判定此举构成欺诈,判罚三倍赔偿。虚构景点行程:旅行社明知独库公路等景点已关闭,仍列入行程单,抵达后谎称“临时维修”并替换廉价景点。低价团隐藏购物:如某湖北旅行团宣称“699元纯玩5日游”,实则安排购物店并收取499元自费项目。
防坑指南:三招筑牢防护网
规范参团,不信虚假宣传
无论是诸如“全网最低价”“限量秒杀”这类极具诱导性的宣传话术,还是打着“政府补贴”“政府合作”“以购代捐”等旗号来诱导购物的噱头,切不可轻易相信,以免引发后续消费纠纷。
关注场所信息,官方渠道购票
鉴于暑期游客数量激增,部分热门场所的门票或参观资格十分抢手,市场上随之出现了“买讲解保进馆”“讲解带门票”等所谓高价门票信息。热门景区或场所大多自有预约平台,不存在和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并且已对社会公众有此类信息的提示。建议市民和游客登录官方网站或小程序了解预约政策、预约时间等信息,提前预约购买门票。另外,针对旅行社产品中涉及热门景区及著名高校等点位游览行程的情况,游客应与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中明确标注是进行外围参观还是进入校园内部,以免发生纠纷。
依法维权,保障自身权益
预订旅游服务时,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先对提供服务的经营者的登记信息和经营资质进行查验。消费付款务必和经营者签订规范的合同,仔细阅读行程、费用、退改等条款。建议在出行前先签订书面合同后付款,切勿仅凭口头承诺支付定金,避免出现到达目的地城市后发现要签的合同内容与事先约定不符的情况。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经营者存在不明码标价、擅自提价、额外收费、强迫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请留存好合同等相应凭证,拨打12345进行举报。
暑期旅行本为畅享欢愉,莫让陷阱添堵。擦亮双眼、善用工具、留存凭证,方能筑起安心游的防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