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民族文化+音乐时尚+避暑旅游”的融合创新把贵州打造成“云贵高原音乐走廊”
熊江睿
在文旅消费升级背景下,音乐节已成为城市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贵州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山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避暑气候优势,通过“民族文化+音乐时尚+避暑旅游”的融合创新,已探索培育出路边音乐会、Z纪元银河左岸音乐节、黄小西T次方音乐与艺术节等标杆项目。
一、我是谁,我先作一个自我介绍
我叫熊江睿,笔名向城,在贵州一直从事媒体相关工作,耕耘于网络,除了撰写大量的新媒体作品以外,还通过网络平台写诗歌、创作歌曲,宣传多彩而美丽的家乡。
其中,2017年至2021年的四年时间在黔南州平塘县“中国天眼”所在地克度镇当过驻村干部,是一名参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亲历者。
2019年,以“中国天眼”为题材背景创作了《天眼人家》歌曲;2021年,以驻村干部为题材背景创作了《驻村书记》歌曲;2022年至今,以黔西市化屋村为题材背景创作了《水岸苗家》歌曲,以贵州勇闯新路为题材背景创作了《新路》《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新时代贵州三部曲,反映贵州赶超跨越“黄金十年”的山乡巨变,同时以贵州旅游为题材背景创作的《多彩贵州等你来》成为宣传贵州旅游的热门歌曲,阅读播放量已经超过1亿人次。
2022年9月,《驻村书记》歌曲获得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乡村振兴局等单位举办的“农行杯”乡村音乐原创歌曲创作大赛优秀奖。
同时,我也是一名喜欢写爱情诗的文学青年,在诗歌创作路上,出版《我在贵州等你》“爱城”系列情诗集。
追逐文学梦想十多年来,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新闻+文学+音乐”已经融入骨子里了。
近几年来,在新闻工作上,我热衷于贵州文旅(体)IP打造的新闻宣传报道,参加过贵州村超(包含贵州村歌)、贵阳路边音乐会、贵州姑妈篮球、贵阳街巷文化、越界影城、贵州避暑茶等新闻宣传报道,也对贵州村T、德江音乐时光(现升级为“贵州音乐时光”)提出过建设性建议。
在贵州系列IP的新闻报道中,我结合自身的驻村工作经历、文学音乐爱好等特长和对网络媒体传播规律的理解,写出了许多独特而富有洞察力的新闻作品。并总结出“地方实践+短视频传播+高校智库同媒体宣传融合”的出圈力量密码规律,即地方实践是关键,视频的热度形成文旅IP的广度,理论的深度造就文旅IP的高度。比如在报道路边音乐会的过程中,围绕路边街巷音乐、街巷文化、街巷旅游、街巷经济的出圈理论要素进行全方位报道。
二、我对现在文旅音乐节的理解
在流量时代,在新质生产力推动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如今的文旅音乐节也发生了改变。
一是今天的文旅音乐节不需要华丽的舞台,而需要有精而美、接地气而不土的舞台。比如贵阳文昌阁路边音乐会,它的背景墙虽然是一块(座)古城墙,但它却有600多年的文化历史;他的舞台虽然是古老的石阶、石坝,但亲民接地气,且古香古色,加之周边绿树成荫,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实景舞台。这样的舞台布置既不需要花费巨资,又非常符合现在的流量传播审美要求,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转化成为今天的流量文化、发展成为今天的群众音乐和全民音乐。
二是今天的文旅音乐节是流量文旅音乐节、是情怀文旅音乐节、是共情文旅音乐节、是文化艺术场景音乐节,而不是传统的唱唱跳跳文旅音乐节。比如华晨宇的看日出音乐节,就是把陪你看日出日落的共情浪漫用到了极致;甘肃月牙泉沙漠音乐会,将沙漠文化与灯光完美呈现。还有是今天的文旅音乐节应该把美术(油画)展、爱情诗歌展、爱情歌曲展等文化艺术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文化盛宴,情感寄托高地。
三是今天的文旅音乐节是地方政府、文旅企业、音乐人、媒体人共创共享的平台,这个平台应该包含文旅流量的打造、商业场景化的运营、原创音乐的创作与发布、音乐演唱和二次推广,以及流行文化的传播。总之,它是一个音乐创作人、歌手、音乐运营人圆梦的大舞台。
三、如何打造贵州文旅的超级音乐节
贵州音乐节的崛起,本质是民族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通过解码文化基因、构建产业生态、技术赋能体验,贵州成功将音乐节打造为城市文化名片。
一是民族音乐现代化转译,贵州拥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其音乐文化承载着千年文明密码。
二是生态山地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场景化开发,贵州依托喀斯特地貌、凉爽气候和民族文化,比如贵州高低起伏的山地、贵州溶洞景观、贵州高原草原景观、贵州吊脚楼村寨景观。
三是媒体的裂变传播,在传统媒体、自媒体推动下,通过抖音挑战赛、微博超话等平台,制造“万人合唱”“雨中狂欢”等话题,让观众创造内容,让全民参与传播。
四是继续推动“民族文化+音乐时尚+避暑旅游”的融合创新,联合各大高校和全国音乐创作人,联动西南各省市(自治区)在黔东南、贵阳、安顺、毕节、六盘水这一带,打造“云贵高原音乐走廊”,争取成为民族地区音乐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示范样本。
(作者系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文章来源:叶辛好花红书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