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一场“青色假期”研学活动在叙州区的广袤田野间火热展开。近两百名青少年分组来到蕨溪镇春风里景区与赵场街道土主村,通过系列田间实践活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理解劳动的艰辛与价值。
在赵场街道土主村稻虾共作基地里,孩子们化身为了“生态小侦探”。稻虾共作基地负责人的生动讲解揭开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奥秘,随后的钓虾体验更是吸引孩子们投身其中。孩子们屏息凝神,轻提钓竿,在稻田的碧波间感受着生态循环的奇妙。午后,新鲜玉米粒在孩子们手中华丽变身——碾磨、和面、煎制,一块块金黄喷香的包谷粑不仅饱含劳动的甜蜜,更将“珍惜粮食”的种子深植心田。
学生杨静雨告诉记者:“这次活动最让我难忘的是抓小龙虾,感觉非常有趣,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我们还把它做成了美食,感觉自己亲手抓到的小龙虾特别地美味。”
学生丁琳说道:“今天令我最难忘的是做玉米粑粑,感觉自己亲手制作的玉米粑粑比外面卖得好吃,是自己劳动的成果。”
在蕨溪镇春风里景区,孩子们小小的身影在田垄间穿梭,忙着掰玉米、拔花生,尽情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快乐。
学生谭熙欣喜地说道:“虽然今天很热,但是今天掰玉米非常开心、好玩。”
学生杜梦洁说道:“今天我在花生地里收花生,扯出花生,抖掉泥土,那一刻我感觉很新奇。”
随后的室内活动环节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孩子们在室内剥下花生、穿玉米粒,还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协作完成了一台台风谷机的拼装与调试,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农业知识的理解。
“我还想给爸爸妈妈分享我做的风谷车,风谷车可以用来打玉米、打绿豆,非常地好用。”杜梦洁说道。
此次“青色假期”研学活动是叙州区深化“农耕文化进校园”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下地、亲手制作、亲口品尝”的闭环体验,让青少年在出力流汗中深刻理解“劳动创造价值”,为培育兼具文化自信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少年厚植精神沃土。
叙州区团区委副书记张黎表示:“书本知识可以传授,但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团队协作的默契以及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唯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为孩子们的精神财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