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岱庙初步完成登泰山的知识储备后,我开始制定第二天的登山攻略。红门是泰山最古老的入口。网上有很多泰山专治嘴硬的段子,还配着游客在陡峭石梯上爬行的视频,言下之意是爬泰山很难。景区推出的夜爬泰山项目很火,不少游客连夜爬上山顶看日出。我选择了去天外村入口坐观光车到中天门,再坐缆车上南天门的懒人线路。

天外村天地广场创意很好,诠释天人合一理念,但是游客们大多匆匆经过,来不及细看。广场上有个神奇的图案,上面是太阳,中间是月牙,下面是大山,有人说这是泰山日月同辉;也有人说中间是火,意为在泰山燔柴祭天。这个图案来自大汶口文化晚期出土的大口陶尊,有人说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最早的泰山图腾崇拜。再往上走就是封禅长廊,左右两边各有六根高大龙柱,分别代表黄帝、舜帝等12位到泰山封禅或祭祀的帝王,石阶一级级把泰山的神秘氛围拉满。

到了中天门换乘缆车,朝着南天门飞升,连绵山岳迅速矮下去,真有登天之感。从车厢钻出来,回头看见来时路已经被云雾紧锁,只看得见的最近一节车厢。不知这是突然升起的大雾,还是到达这个高度就只能看见雾了,让人顿时如入仙境,神清气爽起来。


跟着簇拥的人头前进,在悬崖边拐个弯,威武庄严的南天门便出现了。《西游记》曾经带给我们无数关于南天门的想象,上了南天门就到了天庭,就可以见到玉皇大帝了。不管是坐缆车来的还是徒步来的,所有游客全部挤在南天门口拍照留念,仿佛在告诉亲朋好友自己走进这扇门就要得道成仙了。

南天门正对着掩映在密林中的石径,石径上走来一个个成功在望的游客。也有撑不住的游客,干脆坐着滑竿上来了。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健步如飞的挑山工,我想起语文课上学过冯骥才的《挑山工》,不由感叹,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站在南天门远眺群山,云雾中仿佛看见一个个前来封禅祭祀的帝王。我相信坐观光车和缆车一定错过了很多风景,如果有下次,还是要好好爬一次泰山。

穿过南天门来到天街。天街是通往玉皇顶的必经之路,背靠山岩,面向群山,云蒸霞蔚,商铺林立,被称作“天街”名不虚传。起初,我以为天街是泰山发展旅游才打造的商业街区,后来才了解到它是自古代大规模朝山活动兴起后自发形成的,毕竟香客们多有住宿、饮食的需求。明朝冯时可在《泰山记》就描述过天街的繁华景象,“登天门,则平壤矣,市而庐者百余家。”

天街的尽头是碧霞祠,供奉的是碧霞元君。我没做过攻略,第一次听说,不知是何方神圣。原来她是泰山信仰的核心神祇之一,有人说她是泰山神之女,也有说是黄帝之女,体现民间母性崇拜和泰山神性的结合,是庇佑众生的慈母,被民间尊称为“泰山老奶奶”。作为道教的四大女神,碧霞元君的信仰已经从泰山流传到北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而泰山碧霞祠成为祖庭。在碧霞元君的左右配殿,分别供奉着她的两个化身,送子娘娘和眼光娘娘。我很惊讶的是道教神祇职责分工如此之细,竟然还有专门护佑视力的,作为高度近视患者,我在眼光娘娘面前毕恭毕敬站了很久。

碧霞祠的前院有一座被香火长年熏得发黑的火池,专供香客焚香祈福。在道教文化中,香火是沟通人和神的桥梁。这里的香是免费领取的,焚香可以把心愿传递给碧霞元君。在碧霞祠以及后来我朝圣过的泰山各个庙祠,门口都立着不焚烧香烛纸钱、不设功德箱捐钱的告示。最近,少林寺丑闻引发寺庙商业化舆论危机,泰山的做法让人肃然起敬。至于沿途看见的不挂许愿布、许愿牌的提示,大概是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不过,一路上仍然可见被挂得红彤彤的树木和护栏,甚至还有人在兜售许愿物品,面对一个个抱着美好愿望上山的游客,景区管理还是任重道远。

过了碧霞祠不远就是瞻鲁台,名字出自《诗经·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相传这里是孔子瞻望鲁国的地方 。悬崖峭壁处虽然设有护栏、挂着红布,走上前仍然胆战心惊,难怪曾得名舍身崖。

随后来到大观峰,又叫唐摩崖,公元725年,唐玄宗举行封禅大典时御制了《纪泰山铭》,铭文多达1008字,全面记述史上他盛大的封禅仪式。在天外村天地广场有一处81平方米的浮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这次封禅的盛况,“张皇六师,需求叠九宇,士马无哗,旌旗有列”。

接着是青帝宫。唐代黄巢曾写过《题菊花》,“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在民间信仰中,青帝通常被视为东岳大帝的化身。根据五行学说,东方属木,色青,青帝对应东方木德,司掌春季。道经《洞渊集》记载“太昊为青帝,治东岱,主万物发生”。青帝宫为宋真宗封禅泰山时敕建,他还青帝为“青帝广生帝君”。

快到玉皇顶的时候,我见到了著名的日观峰,这里是泰山观日出的最佳位置。有块石头上刻着“孔子小天下处”,在《孟子》里记载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如果从物理空间来说,他“小”的是齐鲁大地;如果从精神境界来说,他“小”的是普天之下。

站在悬崖边,青山远去,云雾浮动,“齐鲁青未了”“荡胸生层云”之类的诗句一一跳出来,也许杜甫年轻时就是在这里“一览众山小”的,过去以为这首诗很抽象,现在却发现很写实。只有到了这里,才能真正理解“五岳独尊”。

泰山标志性刻石“五岳独尊”就在玉皇顶下,很多人拥挤着拍照打卡,连“尊”字也被遮挡了,我完全拍不出它的气势来,随便拍了一张,然后直上玉皇顶。

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海拔1545米,放在川西就是座小山,但是它现在身在华北平原,傲立在历史长河中。很奇怪的是,一到玉皇顶天空就下起了大雨,雨棚里瞬间挤满人,小贩的雨衣很快一抢而空。等大雨稍稍变小,我赶紧迈上石阶走进玉皇庙山门。

玉皇顶原名天柱峰、太平顶,因顶上玉皇庙而得名。庙院中间,围栏围着块泰山石,上书“泰山极顶”和“1545米”,是泰山至高点。玉皇庙是历代帝王封禅或祭祀的神圣场所,"古登封台"碑刻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设坛祭天处。

大殿匾额写着“柴望遗风”,相传舜帝东巡至泰山时,登上泰山极顶点燃柴火,与上天沟通,祈求上天护佑,此为“柴于上帝”;同时,四方诸侯登上高山向泰山遥祭,此为“望秩山川”。后来,“柴望”仪式演变为封禅祭祀礼法,历代帝王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玉皇庙供奉着玉皇大帝,两侧是托塔天王和太上老君。我把玉皇顶理解为人间化的天庭,经过众多神话传说的演绎,这位天界最高主宰已经深入人心,但可能每个人心中的都不一样。

从玉皇顶出来,雨停了,云雾渐渐散去,就像谁把覆盖山顶的云纱轻轻掀开,青翠欲滴的山体露了出来。我仿佛从仙境回到人间,也感到饥肠辘辘了。下山路上,正好遇见位于山顶的神憩宾馆在路边摆摊。今年国内高级宾馆纷纷低下高贵的头颅外摆起餐食来,物美价廉的服务给人们带来了实惠。我点了便餐在凉棚里坐下来,边填肚子边休息,还可以冥想怀古。

下山途经孔子庙,这是我国诸多名山上唯一的儒家庙宇,体现儒家文化在泰山乃至天下的重要地位,正如玉皇殿前的一副对联所书,“泰山岳中之孔子,孔子人中之泰山”。孔子庙位于岱顶望吴峰,相传孔子与颜子登泰山,曾在此望见吴国都城苏州阊门外拴着白马,后人修建“望吴胜迹”石坊记述这段传奇。这个典故不仅为孔山、也为泰山增添浓厚的神秘色彩。

因云山雾海而神奇,因封禅祭祀而神圣,因诸神汇聚而神秘,这就是泰山。泰山,海拔不过1545米,凭什么成为五岳之首?因为在五岳中泰山地处东部,五行属木,为“万物交代、阴阳转换”的象征?因为最早迎接太阳,含有“新生、光明”的寓意?因为历代帝王纷纷前往祭天祀地?因为各路神仙汇聚?因为大量历史名人朝圣,并留下题刻碑记?因为百姓口碑中的“泰山安则天下安”?

泰山不只是一座风景绝佳的神山,还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国山,文化意义的名山,民间信仰的圣山,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泰山在中国人心目中已经成为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精神象征,这是任何一座山都无法企及的高度。难怪它早在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直接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分类。

因为泰山对于中国人的特别意义,泰山的石头也被赋予了安宁顺利乃至镇灾避邪等美好意义。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的基石是泰山石,南海岛礁守护主权的有泰山石,中国最北点大兴安岭界碑也是泰山石。过去,我在故乡村口经常遇见泰山石敢当,却不知是何来头,多年以后才明白它的神力之源。现在泰山石已经不准开采,即使泰山石敢当的石头并非来自泰山,但它的力量依然存在人们心中。这就是泰山的力量!

2025年8月4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