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掌]上海瑞金二路的威士忌酒吧里,一对印度高种姓游客要求老板低头、高举酒杯呈送,被上海老板一句 “get out” 直接请出店门,这不是偶然事件,最近几位印度高种姓游客在华的经历,全成了网友口中的 “大型社死现场”。
有人坐高铁买了中间座,硬要靠窗的中国乘客让座,还全程抱怨票价贵;有人在北京面馆点餐,因沟通不畅迁怒 “没有正宗印度菜”,他们带着在国内的特权思维来中国,却发现处处卡壳,连最基本的规则都绕不过去。
这些高种姓为何认定 “特权” 能通吃?在中国这片讲究平等的土地上,他们引以为傲的身份,为何成了没人买账的 “过期门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当古老的规矩撞上现代的平等
上海一家威士忌酒吧,一对印度高种姓顾客进门,他们皮肤白皙,与一般印象中的印度人不同,后来才知他们来自印度社会顶层的婆罗门种姓。酒吧老板一如既往地专业礼貌,从推荐酒品到亲自调制,每一个步骤都细致入微。
然而当老板端着那杯精心调制的威士忌走向客人时,突然发生了变故,那名印度男子忽然面露不悦,指责老板服务“不周”,老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自己每一步都照足规矩,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随后男子要求他要求老板在递上酒杯时,必须低头不能直视他,并且要把酒杯高举过头顶呈送。
这套繁复的规矩,绝非现代服务业的标准,而是印度低种姓侍奉高种姓的陈年旧俗,老板听罢,原本挂在脸上的礼貌与耐心瞬间荡然无存,这里是讲求平等的上海,不是那个等级森严的印度。
老板一听,十分生气,立马用英语说:“get out”(让他们出去的意思),那名男子当场愣住,脸上写满了错愕与不解,或许在他的世界里从未有过如此直接而坚定的“冒犯”。
高铁上的‘特权’剧本,演砸了
无独有偶,相似的剧本在另一条轨道上也轮番上演,一位来自印度第二高等种姓刹帝利的女性博主,在中国体验高铁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那种跨地域的“特权感”。她从上海坐高铁去北京买的是中间座位,却理所当然地要求靠窗的中国乘客让座,那位乘客脾气极好,大度地与她换了位置。
可这位博主并未因此感到满足,她把高铁车厢当成了自己的直播间,旁若无人地大声拍摄视频,全程都在抱怨,她嫌弃中国高铁票价贵,不像印度火车那样提供免费食物。
然而她刻意对中国高铁的准点、高速与整洁视而不见,这些正是印度铁路系统望尘莫及的优势,当乘务员推着餐车经过时,她拿起一瓶咖啡端详许久,一听价格要二十块,又立刻尴尬地放了回去。
抵达北京后,她在一家面馆试图点餐,却因为一口浓重的咖喱味英语,让店员完全无法理解,对此她不反思自己的沟通问题,反而抱怨在中国吃不到正宗的印度菜,以至于自己“瘦了好几公斤”,只能靠汉堡和披萨度日。
她的视频发布后评论区瞬间炸锅,网友们批评她粗鲁、缺乏教养,最终她不得不被迫删改了部分内容。
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背后,实则指向同一个根源,印度社会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在印度国内划分了人的高低贵贱,也扭曲了他们看待外部世界的视角。
在某些高种姓眼中即便自己的国家在许多方面远不及中国,但黄皮肤的东亚人依然被归为需要他们俯视的“下等人”,他们带着这种在国内畅行无阻的优越感来到中国,期望得到同样的特殊对待。
但他们没意识到自己引以为傲的“高种姓”身份,在这片早已摒弃了等级划分的土地上,不过是一张无人承认的过期令牌。
当善意被错解,规则就是最后的底线
事实上这种文化摩擦并非孤例,曾有博主分享过自己在海外机场的经历,一群印度人为了插队竟抢占轮椅来强行往前推,甚至踩到了他的脚。当他下意识地反击并与对方理论时,更令他寒心的是一位能讲中文的华裔竟然出面偏袒对方。
中国的待客之道向来闻名,但这不意味着无原则地迁就,好客的基础是相互尊重,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姿态。
无论一个人在自己的故土拥有怎样的地位和光环,一旦踏上中国的土地,就必须遵守这里的基本准则,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任何试图将特权凌驾于规则之上的行为,最终只会碰壁。
那些印度游客或许至今回想起来,仍无法理解为何自己的“尊贵”身份会在此失灵,他们想不明白一个在他们眼中理应服务于他们的“低等人”,为何有底气将他们逐出店门。他们来到中国看到了很多,却唯独可能错过了最重要的一课,在这里“特权”是彻底失效的。
信息来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