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亚市人民政府_今日三亚】
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坚持开展生态修复提升,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种出一片“珊瑚海”
“我不仅在潜水时看到了珊瑚群,还带着孩子亲手种下了一株珊瑚,以后来三亚还会来看看它们。”近日,在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潜水基地,山东游客张女士说,景区推出“珊瑚宝宝”移植项目,既可让游客获得新奇体验,又能让他们为海洋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今天的一株珊瑚,未来的一片珊瑚海。自2010年起,蜈支洲岛旅游区积极开展海洋牧场建设与珊瑚礁生态修复,以“生态修复+旅游+公益”的创新模式,将一片曾经生态脆弱的海域,打造成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生动案例。
据介绍,作为国内知名的潜水胜地,三亚蜈支洲岛曾因过度开发,珊瑚覆盖率不足15%,海洋生物种类稀少。20多年来,其稳步推进多项保护工程,促使海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如今,这片海域不时上演海豚群跃景象,海龟、斑海豹等海洋生物频频现身,尽显海洋生态系统的蓬勃活力。
截至目前,蜈支洲岛海域已投放大量人工鱼礁与船礁,为鱼类打造了理想的产卵场与栖息地。增殖放流鱼苗数量突破百万尾,有效充实了渔业资源。此外,景区成功移植6.6万余株珊瑚,修复面积达6.1万平方米,近岸海域活珊瑚覆盖率大幅提升至37.08%。如今,这里渔业资源较之前增长2倍有余,人工鱼礁区的渔业资源更是周围区域的5倍之多,记录到的造礁石珊瑚达13科40属116种、软珊瑚26种,鱼类种类多达265种。
凭借出色的生态修复成果,该景区不仅荣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与海南首个海洋牧场渔业碳汇示范基地称号,还成功入选“全国2024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同时,景区创新推出生态保护体验项目,让游客从单纯的观光者转变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今年8月,其推出的“珊瑚保卫营”亲子研学项目受到游客喜爱,该项目巧妙融合旅游住宿、海岛美食、潜水考证、珊瑚移植及水上项目,采用“海洋生态教育+沉浸式实践”的创新形式,由专业“海岛营长”带领青少年全方位探索海岛生态,在欢乐中播下保护海洋的种子。
得益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与保护,蜈支洲岛的潜水、海钓、海洋运动等项目深受游客青睐,每年吸引超60万人次游客前来畅享水上运动的魅力,成功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