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姚刚
随着高温天气持续,“夜经济”升温不断。美团旅行数据显示,7月以来,“夜游”相关搜索量和评论量环比上月均增长约100%,每逢周末更迎来搜索高峰。在夜间的旅游消费街区感受晚风习习,在夜市品味人间烟火——围绕夜间旅游和消费,新疆各地正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
夜间消费街区人气旺
“最近生意火爆,顾客多得应接不暇。”额敏县东街夜市摊主张烨笑着说。夜幕降临,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这条拥有80多家店铺的夜市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烧烤、海鲜、麻辣烫、麻辣羊蹄等各色美食令人目不暇接,摊主热情招呼,食客往来不绝。最热闹的当属每周至少开放3天的大舞台——专业歌手倾情献唱时,台下游客随着节奏舞动,该区域单日人流量已突破2万人次。
夜幕降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新天润美食天街里,小龙虾、麻辣兔头、红柳烤肉等百余种天南地北的风味美食汇聚于此,每晚吸引超5000人次前来。新天润美食天街着力打造“文旅+新场景”消费模式,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通过“织线扩面”提升夜间消费活力。
2025年,新疆以“丝路夜宴·魅力新疆”为主题启动自治区夜间经济活动,通过丰富业态、严守品质底线、诚信定价、延长营业时间等举措,全面提升夜间消费体验。同时推动“文化+商业+旅游”深度融合,将夜间经济场所打造为展示非遗技艺、民族歌舞、特色美食的“流动博物馆”。
昌吉小吃街,游客在品尝着各种美食,享受休闲时光。何龙摄
目前,新疆已建成包括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喀什古城汗巴扎夜市等在内的48个自治区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特色街区点亮夜生活
夜幕降临,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摩界文创旅游园区内灯火通明:咖啡馆里,人们享受宁静时光;充满文艺气息的酒吧中,顾客听着民谣,放松身心。这座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成的综合性夜间经济聚集区,通过“餐饮+非遗+体育+民宿”的复合业态,引入60余个品牌,其中30%为疆内首店,凭借“首店经济”吸引大量年轻客群,成功打造出集文化创意、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夜间消费场景。“我们把文创、艺术和趣味结合起来,助力乌鲁木齐市夜间文旅消费。”摩界文旅运营经理戴雅婷说。
新疆国际大巴扎作为首批自治区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日接待游客突破15万人次。这里白天游人如织,夜晚则开启“夜游模式”,街头演艺、主题巡游等活动让整个街区化身为“露天派对大舞台”,不少疆外游客感叹“这才是新疆夜生活的魅力所在!”据统计,“五一”、端午假期期间,大巴扎步行街日均客流超过20万人次。
今年夏天,乌鲁木齐将洛宾艺术季与小红书联袂推出“live哪有来乌好——烟火生活季”,把音乐会开到街头巷尾。悠扬的旋律在城市各个角落奏响,为乌鲁木齐的夜晚增添了艺术气息。
特克斯县八卦城的“八卦城之夜”,让游客在领略历史文化名城风采、探究八卦城历史渊源的同时,还能漫步街道,欣赏歌舞杂技、魔术表演等精彩演出,并在两旁的美食摊位上品尝疆内外特色美食。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旅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至7月,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493.29万人次,同比增长10.31%。“白天看景,晚上消暑”,夜间文旅业态的丰富让旅游消费更加多样化。
文化体验丰富夜游内涵
库车老城的清城巷、击鼓巷等特色景点在夜幕下“点亮”,民俗表演轮番登场:清城巷中,舞者伴随悠扬的龟兹乐翩跹起舞;击鼓巷内,激昂的鼓点响彻四方。北京游客赵蕊感叹:“白天有白天的美,夜晚有夜晚的魅力,每到一个地方,特色文化都很吸引人,在每个地方都想打卡留念。”
夜间经济正从“烟火集市”走向“文化深游”。
游客在库车市南湖夜市音乐节观看演出。袁欢欢摄
2025年英吉沙自驾露营活动中,“群星闪耀英吉沙”音乐派对接力登场,新疆知名歌手献唱,人们在傍晚的星空下跟随电音的律动狂欢,现场氛围热烈。此外,英吉沙县非遗集市与特色美食展同步开展,游客可以亲手制作英吉沙小刀、体验土陶拉坯、模戳印花布,在感受文化底蕴的同时,品味地道风味,全方位领略英吉沙的独特魅力。
自驾房车来新疆的王宇已是第三次到访英吉沙县,他带着孩子体验土陶制作后感慨:“孩子在动手过程中,不知不觉了解了传统技艺,这种教育方式比课堂更生动。”
随着非遗集市、音乐节、露营文化等新消费模式竞相涌现,新疆的“夜生活”不断迭代升级,持续“破圈”,成为撬动新消费、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流量密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