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的一批屋顶露台向公众开放,成为文化与经济共振的“生金之地”;重庆来福士用高空体验与光影秀,让露台成为流量聚合的消费磁场;上海静安区以露台为节点,构建起夜购、夜食、夜娱、夜动、夜秀五位一体的消费生态……这个夏天,“露台经济”正成为激活城市文旅与消费的新密码。
福建山海相拥,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与积淀深厚的人文底蕴,若以开放“空中客厅”为抓手,有望让露台成为串联文化、激活消费、点亮城市的新支点。
解锁“空中视角”,让文化遗产焕发新韵。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可感知、可亲近。福州三坊七巷巧借屋顶露台空间,游客可凭栏俯瞰坊巷的格局之美,沉浸式体验闽都古韵;泉州古城的骑楼露台架起南音琵琶,可让“御前清曲”与西街烟火气交织;武夷山的民宿露台直面丹霞云海,能让茶文化与山水意境在品茗间自然流淌。当文化从典籍走向露台,由静态转为动态,就能让人们在“更上层楼”中感悟古今交融之美。
激活“露台经济”,为消费升级开拓新局。消费活力藏在场景创新里。厦门鼓浪屿的洋房露台变身咖啡市集,促进琴岛风情与文创消费碰撞;漳州古城的骑楼天台举办非遗市集,让木偶戏、锦歌与特色小吃共筑烟火气;平潭的海景露台联动蓝眼泪观测,打造“星空+蓝海”的沉浸式消费场景。从日间的茶叙雅集到夜晚的星空派对,“露台经济”让消费空间与自然景观、文化场景深度融合。
守护“空中风景”,需多方协同画好同心圆。“露台经济”不是简单的“屋顶开放”,而是要在安全、有特色与可持续中找到平衡点。有关部门可出台规划方案,明确历史建筑保护、消防设施配套等标准,在避免无序开发的基础上,对符合安全标准的开放项目给予税收减免或装修补贴;相关企业需深耕在地文化,拒绝同质化复制;社会各界可参与监督,让露台既成为展示城市美的窗口,又不侵扰居民生活。
从山海之间到古城深处,福建的“空中客厅”藏着太多待解的风情与商机。当更多屋顶露台向游人敞开,不仅能让文旅体验多一层“高空滤镜”,为消费升级打开一片新天地,更能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注脚。
来源:福建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