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绕城
丹江湿地尽现生物多样性之美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美如画
商山脚下的民宿群
天竺山云海景观 ( 何楠 摄)
雨后的仙娥湖宛如仙境
翻开盛唐诗卷,商洛之美,便从那墨香浸染的山水间流淌而出,在跌宕的平仄里交织着雄浑与婉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年间3次途经商洛,写下20多首咏叹诗篇,足见其情之深。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退居洛阳的白居易,心中仍萦绕着商山洛水,在与挚友的书信往来中可见一斑。他在给崔十八的《答崔十八》诗中写道:
劳将白叟比黄公,今古由来事不同。
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
白居易与崔十八同朝为官,也曾在长安共话当朝时政。这份源自科举的纽带,沉淀为二人深厚而持久的友谊。
遥想大和年间,洛阳履道坊宅院,窗棂外新竹簌簌,厅堂里烛影摇红,白居易感怀崔十八作诗将其比作商山隐士“黄公”,又想到黄石公尚能授书张良后飘然遁世,而自己还在宦海沉浮,他便铺开素笺,以“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作答,来表达自己向往彻底归隐的淡泊志向。于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便流传千年,以致此后,无数文人墨客怀揣“我有商山君未见”之憧憬,穿行于商於古道,一探商山清幽超然的自然之美。
其实,蜿蜒六百里的商於古道上,商洛,早已是白居易生命中重要的精神驿站。那“清泉白石”,如同渡舟,载着他的困顿灵魂一路前行,诗词也随之“撒”了一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直言进谏,一纸诏书被贬为江州司马。行至秦岭山头时,他忍不住回望长安,感慨万千,即兴赋诗《初贬官过望秦岭》:
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
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而一路南下途经商州仙娥驿时,惊叹于眼前山水,白居易便挥毫《仙娥峰下作》:
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
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
参差树若插,匼匝云如抱。
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
青崖屏削碧,白石床铺缟。
向无如此物,安足留四皓。
感彼私自问,归山何不早。
可能尘土中,还随众人老。
“白居易诗中的清泉白石在商洛是有实物可考的。”8月7日,在商州区的仙娥湖大坝上,商洛学院教授杨增强向记者介绍,白居易当年路过商州时躺卧的白石就在现在的仙娥湖底,唐时的仙娥峰下,仙娥溪是可乘舟游览。那时的“清泉”,正是白居易在《重过寿泉,忆与杨九别时,因题店壁》中提及的“商州南十里,有水名寿泉。涌出石崖下,流经山店前”。
重走商於古道,结庐商洛群峰,游人在白居易的诗行间恍然看到:商山,早已不是地图上冷硬的标识,它是《答崔十八》中那胸壑间奔涌的“清泉”,泠泠作响,濯洗尘嚣;是意念中兀立的“白石”,莹洁如玉,磊落分明;是《适意二首》里悠然神往的“黄绮”遗风,隔着时空,与他素心相契;更是《读史五首》中一声穿越古今的喟叹,那“遗老”的孤高背影,成了他精神版图上永恒的坐标。
商洛的山水灵韵,不仅令白居易倾心,更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流淌成多维的生态画卷。王维在《送李太守赴上洛》中描绘:“驿路飞泉洒,关山落照深。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飞泉、深谷、野花、空林交织出动静相宜的生态图景,让商山驿路的险峻与寂美跃然纸上。李白与商州刺史同游仙娥溪时,更以“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展现其山水之雄奇,昔日激流虽化沉碧平湖,而峭壁倒影如黛,至今犹存盛唐诗魂。杜牧《商山麻涧》一诗,以途经商山麻涧,则撷取云岚与村居的和鸣,“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点染生灵悠然之态,正暗合今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证明唐人早已在此呼吸到穿越时空的鲜氧。
“清泉白石不仅是商洛的生态禀赋,也是商洛的文化基因,更是商洛可持续发展的法宝。”杨增强说,在白居易写下名句的千余年后,商洛人将“清泉白石在胸中”的意境融入生态保护理念,仙娥湖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不仅承担着商洛市中心城区24万人饮水的责任,还担负着一江清水供京津的神圣使命。“我们这几年充分利用商洛境内遍布的清泉白石和良好的气候环境,打造‘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就是将诗意山水转化为强市富民的康养产业,推动商洛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杨增强说完,显得十分自豪。
1000多年后,当现代旅人踏入商洛的崇山峻岭,白居易胸中的“清泉白石”从纸墨间跃然而出,化作眼前触手可及的山川胜景——
踏入商南国家5A级景区金丝大峡谷,便步入一座天造地设的康养圣殿。清风是天然的净化器,裹挟着原始森林的草木精华与亿万负氧离子。深深一吸,来自河南的游客李佳由衷赞叹:“在这里,每一次呼吸都是对肺腑的深度净化,城市的浊气瞬间消散无踪。”幽谷之中,飞瀑如练,轰鸣涤荡心尘,氤氲水雾宛如天然的“活氧面膜”,浸润肌肤,焕发通透生机。
“住在湖畔民宿,晨起沿河散步‘十里清流看浣花’,午后参与中医药研学,晚间品药膳养生宴——这‘诗境康养’的生活,让人彻底忘了时间。”来自上海的游客张晨如此描述他在秦岭秘境牛背梁山脚下朱家湾村的体验。近年来,柞水县精心打造集“医、养、游、体、药、食”于一体的营盘康养小镇,正将这份诗意栖居变为现实。
站在天竺山巅,看云海翻涌如生命的潮汐,听松涛阵阵似自然的低语。依托88%森林覆盖率与夏季平均20℃的清凉气候,天竺山这座“天然氧吧”正蜕变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石阶上滴落的汗水、云雾中乍现的孤峰、绝顶上呼啸的天风,皆是对肉身与意志的双重礼赞。当游客带着被山风涤净的身心下山时,“秦岭奇观”之名已化为生命的滋养。
商洛全域深藏秦岭腹地,森林覆盖率70%。这片绿色宝库,不仅绘就了壮丽景观,更孕育了珍稀生灵与“秦岭药库”的盛名。土蜂蜜、香菇、羊肚菌、艾草、洛南红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品质卓然,承载着秦岭的生态魅力,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近年来,商洛市聚焦打造“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品牌,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创建成果,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是全国首个“中国气候康养之都”,也是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市、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高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和重点村等旅游品牌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秦岭深处的这片“天然氧吧”,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更是精心守护与智慧开发的结晶。商洛文旅康养持续融合创新,以生态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价值金融化为核心,凭借陕南唯一5A级旅游景区金丝峡、陕西第二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牛背梁、陕西唯一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朱家湾、西北一绝柞水溶洞等50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国内首座全面展示秦岭的综合性展馆秦岭博物馆及100多家花园酒店和特色民宿,通过赛事引流、全域沉浸体验、绿色金融赋能、数字营销等多种路径,形成“流量—留存—增值—裂变”闭环,将“深闺氧吧”的生态颜值转化为“康养之都”的发展价值。
2023年,商洛新获“中国散文之乡”称号,仿佛千年前商於古道上的马蹄声,都化作了笔尖的沉吟。4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全国精品,像4根银线,串起秦岭深处的晨雾、古老村落的炊烟与农民眼角的笑意,引领着人们去探寻那岁月深处的故事与美好。
2024年,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界锦标赛首次走进商洛,让“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享誉全国,走向世界,让世界在商洛看见美丽中国。世界于此驻足,不仅为绿水青山的画卷,更为一座城骨子里的热忱与开放。这场高规格、高品质国际赛事“点燃”了一座城的背后,展现的是商洛打造中国康养之都的凝聚力、自信力和实干精神。
当赛事的喝彩渐远,秦岭的风依然清爽,暮色笼罩的商山下,丹江水面泛起金色涟漪。此刻若吟诵“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山水对话——白居易胸中的诗意山水,用更丰盈的生命力在商洛大地上绵延。
当高铁汽笛声唤醒沉睡山谷,排球赛事敲响振兴节拍,商洛,这座从古诗词中走来的中国康养之都,正以生态为笔、文化为墨,在秦岭腹地书写着延续千年的山水华章。
来源:商洛日报
作者:南玺
编辑:吴函
责任编辑:韩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