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96.4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夏县段,犹如一条绚烂多彩的绸带,在中条山腹地蜿蜒。这条总投资达9.15亿元的“彩虹路”,其主线长29.2公里,连接平陆与垣曲;支线长67.2公里,将瑶台山与祁家河紧密串联。红、黄、蓝三色标线勾勒出一幅生态、文旅与红色记忆交织的壮丽画卷。
交通要道变文旅动脉
近日,记者驱车行驶在这条“彩虹路”上,只见改性沥青路面宽阔平整,绿色防护栏绵延不绝。沿途5座观景台、9个小憩园、2个驿站如珍珠般点缀其间。夏县以“慢行、服务、景观、信息”四大系统为支撑,投入1.5亿元,精心打造了一系列配套设施,包括6个卫生间、2个农产品销售点、7个旅游公路文化标识、15个路侧服务设施标志以及1个房车营地等。这些设施将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文脉巧妙融入公路之中。
瑶台山作为重要节点,成为这条路上的“流量入口”。这座重建于2004年的瑶台圣境,以九层佛塔为地标,儒释道文化在此交融共生,年接待游客量屡创新高。山脚下的神河岭驿站、露营地与观景台遥相呼应,私家车停靠处的农产品销售点更是热闹非凡,太行崖柏、野生菌菇等山货借此机会搭上了旅游的“顺风车”。
山间长出“致富菌”
泗交镇,这片拥有85%森林覆盖率的土地,藏着农旅融合的密码。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菌菇生长环境,当地打造了“菌菇研学+乡村振兴”基地。认领小菜园、研学步道体验等项目深受游客喜爱,栖堂山庄的露天餐厅常常座无虚席。
公路两侧16.7万平方米的绿化景观,成为吸引游客的“活招牌”。紫叶爬山虎、丰花月季等花卉沿坡绽放,6个花卉园随四季变换色彩,为游客带来了“车在绿中行”的愉悦体验,生态采摘、森林木屋度假等项目因此成为网红打卡地。2024年,泗交镇农旅综合收入突破了3000万元大关。
烽火记忆点燃新动能
韩家岭,这个青砖灰瓦间藏着晋南革命红色密码的山村,曾是中共河东中心县委的驻地。经过571万元的修缮扩建后,党员教育展馆与嘉康杰纪念馆年接待研学团队超过2万人次。军用水壶、会议蜡像等展品生动再现了“河东革命摇篮”的辉煌历史,成为党性教育的鲜活教材。同时,也带动了周边餐饮、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年销售额增长25%。
祁家河金楼山驿站的抗战文化长廊,则以“小岭大捷”等史实为吸引点,让游客在登山寻迹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红旗引路的登山道上,孩子们追寻红色足迹,家长们驻足学史,这种“行走的课堂”让金楼山年客流量突破5万人次,周边农家乐日均增收近千元。
山水间的“消费新场景”
在太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步道上,游客们正追踪红腹锦鸡的踪迹。这片拥有85.84%森林覆盖率的秘境,凭借“六大栎类”古树群落与科普基地成为生态旅游的新宠,年接待自然教育团队超过8000人。
不远处的架桑漂流景区更是热闹非凡。9公里长的河道上橡皮艇穿梭不息,亲子漂、泼水节等项目深受游客喜爱。该景区投资3.2亿元精心打造,单日最高接待量可达2000人,为当地温峪村村民带来了人均年增收1.2万元的喜人成果。
月亮湖的碧波旁,祁家河乡“一廊三片区”规划正加速落地。这里将建设山地度假区、田园水镇与黄河绝壁观景台,为游客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而夏县旅游展示中心的2773件馆藏文物,则提前为“夏都文明”积攒了人气,让文化消费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从“出行路”到“致富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夏县段,以“交通+文旅+产业”的融合模式,让瑶台圣境的传说、泗交菌菇的鲜香、韩家岭的初心、太宽河的绿意,都化作激活县域经济的澎湃动能。这条“彩虹路”上,每一步风景都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永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