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外出旅游,在满足赏山水、逛夜景、品美食等感官体验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体验,逛博物馆、看演出、体验文化街区……挖掘一个城市的历史印记和独特标签,已成为很多游客的潜在需求。达川区提出围绕“都市游、乡村游、康养度假游、文博游、工业游、赛事演艺游”六大文旅业态,深入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在达川“六游”中,都市游、乡村游、康养度假游是文旅融合的重头戏和主战场,而文博游、工业游、赛事演艺游则是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打造的文旅业态,将为达川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更强动能,为来达游客提供更加全面舒适的旅游体验。
历史漫步文博游
达川区自古以来便是达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人文精神和灿烂的文化艺术,辖区内历史遗迹遍布,红色文化浓厚,非遗项目众多。文博游无疑是游客畅游达川的一项重要体验。
达川区现有800余件(套)馆藏文物,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390余件,地面文物保护单位有30余处。近年来,达川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和维修力度,对戛云亭、石桥列宁街等重要遗址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戛云亭亦称戛云楼,位于达川区翠屏山,是原达县著名的旧八景之一,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复建于清嘉庆二年。该亭系砖木结构,青瓦白墙,呈正八边形,为三层楼阁建筑,亭基为素面八边形,边长3.55米,塔身出檐,层层上收。一层内有回廊及亭心,西面、东面各开一道门,四面各开梅花窗;二、三、四层四面各开一窗,三层檐角分别以不同人面、兽面、几何纹图案装饰。亭内一、二层有木旋梯,塔顶为八角攒尖,作宝珠塔剁,通高13.6米。唐宪宗元和十三年,朝廷大赦,元稹奉召进京,时值正月初九,元稹乘船离开通州,沿河而下,通州百姓渡过州河,登上翠屏山戛云亭遥望相送。自此,每年正月初九便形成了达州最具特色的“元九登高”习俗,而戛云亭所在的翠屏山也成了达州市民登高的重要去处,是达城“元九登高”的标志性建筑。2007年,戛云亭启动维修,2008年3月底全面完成,同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桥烧火龙。 (徐灏 摄)
陈家岭遗址位于达川区桥湾镇永睦村,为周至隋唐的巴人文化遗址,遗址文化层内涵丰富、堆积较厚,201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佛寺位于达川区景市镇,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寺内两座石塔巍然高耸,造型独特,雕刻精美,为寺院标志性建筑,201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提到达川的红色文化和非遗,石桥古镇总是绕不开的地方。石桥镇位于达川区西部,国道542线、省道202线、在建达石快速通道和镇广高速、巴达铁路穿镇而过。石桥列宁街的四座仿木石牌坊从东向西排列,建于清朝,以青石为料,三层斗拱,重重飞檐,除三号坊外,均以圆雕龙凤高筑正脊,飞檐翘角均以镂空花卉为图案叠脊,尤显辉煌。“五龙捧圣”为每坊上端必备之作,其他各层装饰或雕“八仙过海”“普陀岩”等神话,或凿“桃园结义”“三战吕布”“二十四孝”等历史故事,或刻花卉、动物、棋琴书剑图案,匠心独运,各有所长,四坊共雕人物480个、动物16幅。1933年,红四方面军展开“宣达战役”,红九军进入石桥镇,在四座石牌坊上刻下红军标语23幅。列宁街石牌坊及红军标语199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桥烧火龙有2000余年历史,包含点睛、请水、烧龙、清宅、罢龙等环节,独具特色的排灯、龙眼子,专用的锣鼓辞、纸花筒、石钵花等,是研究巴渠人文历史的重要依据,2009年被纳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十来名青壮汉子戴龙帽、含口帕、赤上身、着短裤,举着用麻布、竹篾做成的龙沿列宁街舞动翻跃,大街小巷的居民用硝磺、火药、柴炭、铁屑等原材料制成的烟花,向龙身及舞龙人喷射。每年此时,石桥古镇人声鼎沸、烟花弥漫,整个场镇化作一片火花交织的欢乐海洋。
城市记忆工业游
“老达县”是中国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区域,同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达川区轻工业产业迅速发展。随着政策调整及市场变化,如今多数老厂区已搬迁或破产倒闭,对相关工业厂区遗址、厂区配套建筑进行重新利用,打造“新厂景”工业游,成为达川区如今的一项重要文旅业态。
始建于1966年的国营平江仪表厂位于达川区平滩场镇旁,是20世纪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厂区。厂区东靠仙女山、西临五灵山,地形隐蔽,生活区内学校、医院、礼堂等设施一应俱全,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高峰时期有职工及家属7000余人。20世纪90年代,国营平江仪表厂整体迁至成都。搬迁后旧址移交地方,厂区日渐荒芜,大树参天、杂草丛生。如今,除当地政府引进个别企业外,厂区旧址大部分仍处于荒废状态。2024年,达川区招商专班赴重庆考察工业旅游项目,计划依托国营平江仪表厂的历史底蕴和独特建筑,引入文创、摄影等业态,打造“生产+旅游+体验”综合体。
位于达川区的新达水泵厂的前身是民国时期营山县资本家王俊山在达县创办的私人机械修理店,几经合并扩迁,1979年正式更名为四川省新达水泵厂,生产的水泵畅销国内,远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市场变化,新达水泵厂于2005年3月宣布破产。而今,新达的厂房车间已被一幢幢高楼大厦所替代。新达水泵厂家属院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位于达川区曹家梁社区。2019年,新达水泵厂家属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充分利用已有空间,通过壁画、实物展览、环境重塑等形式再现新达水泵厂元素,“工匠之魂”“三转一响”“票证时代”等主题展览区以及“咱们工人有力量”雕塑,再现了达州工业发展的轨迹和脉搏。极富年代感的大门、工人文化墙、静谧的小巷、幽静的院落,给人时光倒流的错觉,老旧小区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不少市民前往拍照留念。
工业游在全国早有成功范例,北京798、重庆鹅岭二厂等每年吸引无数游客。中共达州市达川区委三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培育工业旅游新场景,开发各具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打造一批集历史回顾、文化展现、生产展示、观光体验、科普研学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因地制宜建设工业旅游景观台、打卡点、体验区,打造一批集休闲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生活性服务业体验场景;加强工业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推进废弃粮仓艺术改造,激活“旧仓景”,构建“老家达县”工业记忆基地。
缤纷赛事演艺游
今年5月,一场动人心魄的龙舟竞技在达川区州河游泳基地举行,两天的比赛时间里,来自全国6省市的35支队伍、700余名运动员在州河上演了一场场扣人心弦、精彩绝伦的较量。州河两岸,密密麻麻的观众排起长龙,为比赛呐喊助威。数万游客白天现场观赛,夜晚打卡达川特色美食、参与音乐狂欢,赛事还吸引了50余万人次在线上观看。时至今日,这场赛事掀起的消费热潮仍在延续。
2025年“川渝陕”龙舟邀请赛暨“划遍四川”达川站比赛现场。 (王勇 摄)
今年4月,“双羽天下”2025赛季羽毛球巡回赛达川站在达川区举行,来自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山东等全国六省市的数百名运动员齐聚一堂,比拼球技;5月初,2025年“达川杯”全国少年女足邀请赛在达川区激情开赛,10个省(区、市)的22支队伍、350名球员同场竞技。春节期间,天益广场热闹非凡,“听戏吃茶祈新年”活动迎来大量市民,人们一边品茶,一边观看川剧变脸;“国潮摇”新禧音乐节连演三天,知名乐队和人气DJ轮番登场,市民游客尽情舞动、大声歌唱;“万人砂米团”奇妙新春夜现场,千余人吃着砂锅米线,欣赏精彩文艺表演,年味十足。
近年来,达川区通过举办一系列国省赛事以及各种演艺活动,让“吃在达川、玩在达川、消费在达川”成为一张崭新名片,极大激发了城市消费动能,让达川年味更足、烟火气更浓。达川区将引育发展“新磁场”赛事演艺游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提出加快建设城市多功能文体设施,加快形成区域性赛事活动中心;提升赛事演艺活动筹办水平,健全服务保障机制,承办大型国省赛事,支持举办演唱会、音乐会、脱口秀等文艺活动,塑造特色赛事演艺活动品牌,打造“为一场赛事(演艺)赴一座城”的文体消费新场景。
达州融媒记者:何双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