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期间,中山孙文西路步行街以全新姿态开放,迎来大量游客。
中山影视城。
中山文旅正面临从深中通道开通初期的“通道效应”(流量井喷)向可持续“目的地效应”(深度留客)转型的关键挑战。数据显示,游客量从2024年暑期同比增长41.04%回落至2025年五一的19.11%,流量退潮暴露了互动体验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亟须破解“长红”命题。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建成通车,为中山文旅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流量。从江海浩瀚的伶仃洋畔,到连绵起伏的五桂山脉;从骑楼林立的孙文西路,到古韵悠悠的岭南村落;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创下客流之最,到万人空巷、夹道观摩的崖口飘色……这些历史沉淀、自然质朴的人文或自然景观,成为游客们竞相打卡的热门地标。
随着深中通道“通车红利”进入递减区间,中山文旅如何保持吸引力,实现“通道效应”到“目的地效应”的质变跨越,推动“网红打卡”升级为“文化消费”,把“到此一游”变为“常来常新”。
“双刃剑”
流量红利与接待过载
在深中通道开通的首个周末,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以8.4万人次的访客量创下单日接待最高纪录。第二个周末,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同样热度不减。2024年7月13日和7月14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游客量均超5万人次,2天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中山市博物馆同样人潮汹涌。2024年7月13日中午,孙中山纪念堂和中山市博物馆周边停满了来自深圳、香港等多地的大巴以及粤A、粤B、粤S等多地牌照的小车,孙文中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在中山市博物馆参观入口处,游客排起了长龙,直至17时30分中山市博物馆停止入场,博物馆外来往的游客依旧络绎不绝。
7月26日下午3时30分,中山市石岐街道一家老牌餐饮店的门前就聚集大量食客。下午4时,源源不断地有车辆开进停车场,其中不少是深圳粤B牌照。5时晚市一开,餐厅外排队进场的车辆已经绵延上百米。
一时间,在中山大大小小的食肆,一道红烧乳鸽成为餐厅流水的“定海神针”,总能吸引大量的慕名而来的食客。“没有一只鸽子能够飞出中山”成为时下中山餐饮届最写实的调侃。
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消息,深中通道自2024年6月30日开通至7月20日16时10分,总计通行车流量达200万辆次,日均车流量10万辆次。珠江口东岸的游客持续涌入中山,让中山的文旅、餐饮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
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下称“中山市文广旅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期间,中山接待游客341.80万人次,同比激增102.61%,创下通道通车后首个流量峰值;暑期接待512.67万人次,同比增长41.04%,成为全年文旅市场的“压舱石”。2025年元旦、春节、五一等节点均保持高增长,其中元旦游客量同比增幅达64.40%。
文化场馆同样人气高涨,2024年国庆期间,中山纪念图书馆及全市香山书房进馆合计近14万人次,成为游客感受中山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接待超26万人次,中山市博物馆(含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参观人数达14.2万人次,“人从众”成为各大文旅场所的真实写照。
对于中山文旅市场而言,“泼天流量”犹如一把“双刃剑”,刺激了中山文旅消费市场持续火爆,但同时也带来了景区和食肆游客扎堆、城区道路和景区道路拥堵、停车场车位不足等难题。
削峰填谷
分流游客,打造“智游中山”导览系统
中山市文广旅局方面表示,从深中通道通车首月的调研发现,超九成(92.4%)受访者对中山之行总体满意,72.8%表示满意,19.6%表示比较满意。分类来看,餐饮美食(91.3%)、人居环境(88.1%)、旅游景点(85.1%)的满意度最高。
南都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随着游客量呈爆发式增长,交通、停车、热门景区及餐饮排队等体验环节仍存在短板。多位受访者认为,客流过于集中是引发问题的首要“导火索”。
如何分流游客,不仅关乎瞬时承载力的“削峰填谷”,更关乎城市文旅品质的“二次跃升”。把密集客流从单一爆点疏导为多点多时的深度漫游,把“打卡焦虑”转化为“驻足松弛”,把“到此一游”升级为“分段式沉浸”,让异地游客在悠游慢逛中,了解一个更加全面、多样化的中山。
针对上述问题,中山市文广旅局会同市交通、公安等部门和镇街联手,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着力降低游客爆棚带来的交通、停车等难题。如指导景区做好体验提升、客流疏导、投诉处理等工作,提高客流高峰期的管理效率;周末组织全市文旅志愿者到客流量较大的景区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市博物馆等重点文化场馆加强人流疏导和现场服务管理,根据客流量及时调整参观线路,避免瞬时人流过度集中。
另一方面,中山在分流客流方面也作出积极尝试。中山市文广旅局表示,该局打造了“智游中山”小程序智慧导览系统,整合全市线上线下文化旅游资源,包括美食、美丽乡村、红色人文、线路推荐等板块,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一站式文旅服务。如在特色美食板块,可获取中山各类丰富的美食资讯,查看各镇街特色名菜名店,还可通过美食地图板块快速查找提供特色名菜的饭店,并直接导航抵达选定饭店用餐。
此外,中山市文广旅局计划加强“智游中山”智慧旅游导览小程序推广,宣传推介中山休闲美食、乡村度假、亲子研学等特色旅游线路以及旅游景区、特色街区、文旅特色村等文旅场景游玩攻略,持续在中山城轨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发放中山游玩导览图、美食地图等资料,并通过“智游中山”小程序和“文旅中山”公众号指引游客做好游玩规划,避免游客扎堆。
潮起潮落
繁荣之后,旅游收入增速放缓
“流量”犹如潮水,来时汹汹,退时寂寂。
市民吴先生家附近有一家网红餐厅,深中通道开通之前,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深中通道开通后,一下子火爆起来,周末、节假日,店门口总是聚集着大批排队食客。
“也不知从何时起,这家店的生意开始慢慢淡下来了。”市民吴先生称,每天傍晚七八点,他照例出门遛弯从店门口经过,目光一扫,便发现与去年同期截然不同——去年暑期无论午市、晚市,这家餐厅都坐得满满当当,店外排起长队,如今即便在用餐高峰,店里仍有不少空位。吴先生感慨:“流量经济,来时像潮水,哗一声涨满;退时也像潮水,悄无声息地回归平静。”
此外,中山酒店业客流在深中通道开通初期迎来井喷式增长后,入住率也慢慢恢复到从前。南都记者了解到,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多家酒店入住率增长近三成左右,入住率七八成,周末不少位于城区的酒店满房。
数据显示,2024年暑期过夜游客218.45万人次,同比增长43.97%;2025年元旦过夜游客5.58万人次,同比增长52.37%。
2024年国庆假期,中山接待游客超340万人次,文旅收入约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95%。2025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58.55万人次,同比上升近两成。旅游收入8.81亿元,同比上升22.53%。今年“五一”假期中山市策划了200多项文旅活动,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上述数据显示,增长速度已明显回落。
中山市区中心一酒店工作人员称,中山酒店业在深中通道开通后爆发式的繁荣中,隐约窥探出些许“不正常”——酒店的议价能力并未随着客流的激增而提升。
去年暑期和十一期间,南都N视频记者在各大平台查询到,中山五星级(或同级别未挂星)酒店基础房型的价格多在五六百元,客房挂牌价并未按市场规律波动。
“假期不涨价,实则是中山酒店缺乏议价能力。相较于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中山在酒店品牌的多样化、吸引力上远不如上述城市。”中山一酒店从业人员称,深中通道缩短了深中两城的时空距离,却也把“过夜”的理由冲得更淡。
归根结底,中山缺的并非抵达的速度,而是留下的“温度”。
短板提升
升级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元素
中山市文广旅局表示,当前中山文旅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文旅产品有待提升,本地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利用、展示不够,在景点打造、文旅消费方面还没有形成鲜明的特点;二是消费场景还有不足,相较于周边其他城市,中山夜间的娱乐项目、活动较少,演唱会、音乐会、舞台剧、晚会等能够“留人”文旅消费项目缺乏;三是服务设施存在短板,旅游景区等文旅场所停车位、公共厕所等配套不足,旅游咨询服务、交通标识等服务体系有所欠缺,景点和景点之间联通也不够紧密。
针对上述不足,中山将立足“深中同行”,组织举办各类宣传推介活动,联合深圳制作展现深中两地互融共促发展情况、各自城市特色、旅游热点等节目,开展文化节、艺术展览、跨城购物节等活动,推出系列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深中联线游览线路,从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研学夏令营、特色美食、娱乐购物等多方面丰富联游产品,设计更多深中文旅专线、乡村旅游线路等,联合打造更多特色活动,促进文化、旅游等资源有效对接和互动。
针对中山旅游产品品质不高、深度游吸引力不足问题,中山市文广旅局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一方面加强大型文旅项目引进,近年来累计签约金钟湖国际文化旅游度假项目等文旅项目34个,总投资额269.4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14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其中华侨城欢乐海岸“奇遇时光”乐园、幸福俚·田园文旅综合体项目一期等文旅项目先后完工并向社会开放。此外,今年国庆期间民众泡泡文旅乐园、“民众碧带”海口粮仓、五桂山密林水语等文旅项目将开业,届时游客到中山将有更多选择,也能进一步延长游客游览时间。
二是全面升级旅游景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元素,积极推动丫髻山宥南旅游景区以及南桥、里溪等乡村旅游点创建A级旅游景区,推动北台村、里溪村等6个村申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目前在积极打造新的旅游产品,争取让游客深度游中山,如借鉴环“南昆山—罗浮山”旅游公路,筹划建设环五桂山旅游公路,计划设计一条主线+多条支线,采用快慢结合的设计理念,主线以行车为主、不设置慢行系统,在合适的支线上建设慢行系统。主线包括桂南路、翠山公路、国道G228线、南朗快线、翠亨快线、南外环、城桂公路,总长约48.332公里。在主线沿线的村落和旅游景点附近设置支线,如桂南村、田心村、石门村、翠亨大道、白企村支线、灯笼坑支线、职教园—和平村、儿童公园及金钟湖支线,支线总长约29.76公里。
专家建议
中山职院经管学院副院长杨超
优化客流分布 提升游客体验感
杨超表示,在客流扎堆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满足他们个性化、差异化的出游需求,是提升旅游体验感的关键,这就需要加强精准营销和多元化宣传。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宣传策略,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如短视频、直播等,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以吸引更多不同需求的游客。
其次在引流方面,中山可以通过多途径优化游客分布,避免游客过度集中。可以推广一些非热门区域的景点,如古镇、小榄和三角镇等,通过发放优惠券等形式,鼓励游客探索中山其他镇街多元文化和自然风光,从而分散游客流量。对于热门景点,可以通过设置旅游高峰期的预约制度,合理调控游客数量,确保游客体验。
再者,在接待方面,中山需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物价监管部门控制好价格稳定度;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如增加停车位、改善交通接驳等,以提升游客的整体满意度。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贾文凯
强化地域文化和历史特色
贾文凯表示,中山享有“华侨之乡”的美誉,市内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华侨建筑,构筑起中山独具一格的历史人文景观。“中山可以将侨房保育计划与精品民宿项目相结合”,贾文凯表示,与品牌连锁酒店相比,民宿具有个性特色鲜明等优势,结合当前在推动的侨房保育计划,选择建筑安全稳固、区位优越、业主有合作意愿的侨房,打造一批民国风的精品民宿酒店,让游客多一种方式探索当地的历史遗迹,亲身体验这段独特的历史。
交通基建只是文旅发展的催化剂,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创新与系统运营。“当通道成为背景,文化才是永恒的主角。”如何书写从地理节点到文化坐标的转型答卷,中山文旅还需要从空间载体、内容表达、运营模式进行三维改造,系统回应“流量留量失衡”与“体验断层”问题,将交通优势转化为文化认同,最终实现从地理通道到文化目的地的质变。
2024年国庆黄金周,深中通道通车后的首个长假,中山借势推出小榄“脆肉鲩·菊花美食文化周”、西区啤酒音乐嘉年华、五桂山“金色大地音乐会”、岐江奇妙夜,高校大学生篮球邀请赛等活动,让“夜中山”成为留客新引擎。
乡村旅游同样“圈粉”。“百里西江·中山画廊”串联神湾、板芙等镇街,游客沿西江赏花海日落、品河鲜禾虫;南朗崖口村以“滨海观光+民宿休憩”模式单日最高接待游客8万人次;五桂山桂南村、南区曹边村等“网红村”凭借岭南乡村风情,成为深圳游客短途游首选。
亮点纷呈的活动,让中山文旅“热度”迅速出圈。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假期中山接待游客341.80万人次,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02.61%。大量游客蜂拥而至,在点燃中山文旅消费引擎的同时,也照见了中山文旅的不足。进入2025年后,假日市场虽仍保持正增长,但增幅已明显回落——元旦假期19.34万人次(增长64.40%)、春节假期203.59万人次(增长10.16%)、五一假期158.56万人次(增长19.11%)。
深中通道的“虹吸效应”反而加速游客向广深珠扩散。尽管拥有孙中山故居、红博城等4A级景区,但游客调研数据显示,62%认为“文化展示形式单一,缺乏互动”,55%抱怨“特色餐饮和夜游项目不足”,此外传统观光模式难以满足游客对沉浸式体验的需求。
南都调研 总第801期
监制:刘岸然 谢江涛
策划:唐建丰 陈实
统筹:吕婧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吕婧 实习生 孙佳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