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越南,很少有人注意到一种越南特产,它十分接地气,而且在闷声发大财,这就是越南的长途巴士系统。
是的,就是那种你印象中该是破铁皮盒子、挤满活鸡和汗臭味的交通工具。
但今天在越南,它却变成了价格便宜量又足的魔幻存在。
先说个真事儿:我提前一个月订了从南宁去越南的大巴,9座小客车,上门接送服务,240块人民币。
从上车到过海关再到河内酒店门口,全程八小时。
算算账,比机票便宜不说,还省了机场往返和值机的麻烦。
司机不光开车,还发面包和矿泉水,座位能放到半躺状态,充电口管够。
这配置搁国内至少得叫个“豪华商务座”,价格翻倍起跳。
车子一路向南,过关时更有种穿越剧的错觉。友谊关这边是广西的青山绿水,过了关还是青山绿水,连路边农房都长得差不多。
唯一提醒你“出国了”的细节,是越南那边的高速公路颠得像按摩椅,基建确实差点意思。
但奇妙的是,巴士在这种路上居然还能保持体面,空调没罢工,WiFi也没掉线。
到了河内市区,摩托车海扑面而来。
满大街的本田摩托能挂四个人都不算新闻,一家老小挤在一辆车上摇摇晃晃。
在这种交通生态里,你会本能觉得公交车系统应该不存在或者惨不忍睹。错!
岘港刚调整了两条重要公交线路,从市区到会安和Tam Ky。
价格便宜到笑:普通票折合人民币也就2块4到14块,公务员和学生还能打折。
学生坐一趟只要8000越南盾,比国内共享单车包月卡还便宜。
一位叫Tran Minh Huy的高中生坐公交上学后表示:“不用操心堵车,车上还能看书,比骑摩托安全多了”。
这还没完。越南人把“穷讲究”发挥到了极致,河内机场到市区的86号巴士,45000越南盾折合人民币13块钱,就能坐上有空调有WiFi的干净大巴。
嫌不过瘾?七个人包辆车直接送到酒店门口,人均摊下来不到20块人民币。
这种“花小钱装大款”的体验,在遍地宰客的东南亚堪称一股清流。
这些舒适巴士行驶的背景板,是越南割裂的现实。
今年5到7月,越南用电需求比去年同期暴增17%,创下史上最高增幅。
北部工业区电力缺口高达2000兆瓦。
总理范明政刚跟外商拍胸脯保证“电力没问题”,转头就得求富士康、三星们“自愿”削减30%-50%用电量,尴尬得脚趾抠地。
更扎心的是人才荒。全国高技能工人只占11%,能读写英文的工人仅5%。
45%的外企抱怨招不到合适技工,照这趋势到2030年还得缺210万个技术岗位。
所以当你坐在凉爽的巴士里,看着窗外工厂林立的“世界工厂新秀”,得明白这光景背后是越南咬牙从中国和老挝买电撑场子,去年进口近40亿度电。
在越南,人口结构更是个定时炸弹。
刚取消实行了36年的计划生育,因为生育率已跌到1.91,低于人口自然更替的2.1警戒线。
胡志明市60岁以上人口超12%,劳动力缺口不断扩大。
年轻人被房价按在地上摩擦,胡志明市商品房均价接近家庭年收入的20倍。这种压力下,谁还有心思生娃养家?
所以你看,越南巴士的舒适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一个精妙的隐喻:在缺电缺人缺钱的困境里,越南人愣是把有限的资源砸向了能立竿见影提升体验的领域。
就像他们最受欢迎的卧铺巴士。胡志明市到大叻市,标准车程8小时。
中明巴士公司的车票虽贵点,但司机开车稳当,“不会随意超车赶路”。
乘客多为精打细算的游客和返乡人,选个半夜班次,睡一觉就到目的地,省了住宿费还不耽误白天游玩。
这种“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智慧,贯穿了整个越南交通系统。
说到底,越南巴士服务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奇迹样本。
它没有北欧的性冷淡设计,没有日本的变态准点率,但在票价、舒适度和覆盖面上找到了自己的甜蜜点。
当你在河内街头用8块钱叫到一杯亚洲排名第六的精品咖啡,再跳上2块钱的空调巴士穿城而过,会突然意识到:
这个国家或许电网脆弱、人才短缺、基建拉胯,但在让你“花小钱装大爷”这件事上,他们真没输过谁。
毕竟,能把巴士变成穷游党的移动席梦思,把交通费压到比奶茶还便宜的国家,骨子里都是生活智慧的老江湖。#头条深一度#
(老A)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