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跨国旅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出发就是答案。”郑州的“骑行阿姨”李冬菊,决心摆脱抑郁症带来的痛苦。于是,她在2014年踏上了骑行之路。
此前8年,她曾靠着微薄的零工收入和3000元的退休工资,行遍国内20余座城市及三大洲的12个国家。2025年4月份,李冬菊计划从新疆出发,前往中东、中亚等地,向“骑行100个国家”目标再次出发。
婚姻变故致抑郁,骑行尝试“自救”
在许多人看来,李冬菊的骑行人生堪称传奇——一位普通的退休女工依靠车轮感受世界,对抗抑郁,11年穷游16个国家。
44岁那年,她从郑州一家汽车制造厂内退后不久,丈夫摊牌出轨。李冬菊长期失眠,很快被确诊为重度抑郁,遵照医嘱,需终身服药。48岁那年,她选择离婚。
在一次和街头的骑行队擦身而过后,她望着远去的自行车,第一次有了骑行离开的想法,那年她55岁。2014年,凭借打工攒下的一万多元,56岁的李冬菊和骑友结伴前往东南亚,这是她第一次走出国门,虽然没能骑完全程,但她的骑行之路就此开启。
回国后,李冬菊在丽江的一家美容院,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一边攒钱,一边感受丽江的美景。打工期间没有休息日,但由于工作十分卖力,老板准许了她每周一天的假期,李冬菊得以在休息日骑行丽江。
当保洁每月工资只有1800元,她除了给自己攒下了“旅游基金”,还给家人买了来丽江过年的机票。
从此以后,李冬菊就开始了“打工-骑行”的生活,她迅速掌握了路线规划、导航、帐篷搭建等技能。
2017年,李冬菊独自重骑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四国,其中在泰国骑行44天,住帐篷、买打折食品,全程仅花费人民币2000余元。
2019年,李冬菊踏上了独自骑行欧洲的旅程。仅靠5个英语单词(sorry/ok/no/thank you)和翻译软件,她穿过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克罗地亚、摩纳哥、法国,全程仅花费人民币一万余元。同年,她继续独自骑行大洋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待了4个月,这段骑行惊心动魄。
她曾经在澳大利亚偶遇山火。有一次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看到10米外的树和丛林着火,但是她不会英语无法报警,只能赶紧骑车到附近的服务区,给别人看自己拍的视频,最后及时阻止了火情蔓延,“我感觉挺自豪的,我也算为澳大利亚做了一点小贡献吧。”
8年骑行12国,“痛并快乐着”
在接触骑行之前,李冬菊甚至没去过郑州外环。第一次出国骑行的经历,让她见识到世界的辽阔。李冬菊沉迷于奔赴下一个目的地,因为山与海能轻松地开解她的苦闷。
但也曾有一些惊险事件,误闯边界线、险些被绑架、遭遇黑店求助大使馆......最让她难忘的,是在某次转机中,被误认为可疑分子。
2019年,她第一次骑行欧洲时,同行的两位骑友因签证被拒,临时退出,李冬菊只能独自从俄罗斯转机前往塞尔维亚,由于不懂外语,交流中产生了误会,她被安保人员误认为可疑分子,随后被关进了“小黑屋”。可转机时间紧张,李冬菊克服本能的恐惧,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赶忙拿出了提前翻译好的纸条和机票,这才得以“脱险”。在泰国骑行时,她也曾遭遇骚扰,即使她摘掉帽子露出白发,对方仍未收敛。最终她选择剃光头发保护自己,“像个男人一样在外会好点”。
李冬菊告诉记者,她对骑行如痴如醉,也是因为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在大洋洲,李冬菊自行车的折叠扣意外丢失,导致下坡路段十分危险,沿途又找不到配件商店。近40℃的高温天气下,烈日烤得她喉咙刺痛,几乎中暑。
正当她打算前往远处的加油站避暑时,一位路过的越野车司机观察到了她的窘境,对方果断腾空后备厢,安置李冬菊的自行车,并载着她前往加油站。但由于到达后,加油站已经关门,这位司机多绕行六七十公里,将她安全送至小镇上。李冬菊将随身携带的中国结赠予对方表达感谢。
保留骑行的初心,拒接广告合作
当人们认为,困顿于缺少金钱与时间的难题,而迟迟未迈出脚步时,李冬菊认为,“出发就是答案”。
每月3000元退休金和打零工的收入,如何支撑起跨国骑行?李冬菊在精打细算中摸索出一套跨国生存法则。
“要想玩儿得有品质,要靠智慧。路上很苦,也要对自己好一点。”在欧洲,去超市买半只烤鸡、生菜和沙拉酱,自己拼出成本更低廉的汉堡,比店里买省下大半开销;骑车体力消耗大,不懂英语的她,就观察当地人常买的巧克力,照着包装囤货;水果贵,她就在沿途的果园多买些。
“我好像把年龄给忘了。”骑行的苦与甜,被李冬菊在各个短视频平台上记录下来,她珍藏的回忆被更多人看到。
也常有团队与她谈合作,接广告,但她想留住骑行的初心,保留一份自由:“我不想为了涨粉,丢失了骑行路上的美好。”
接触网络让她收获了很多惊喜,同时,她也苦恼于个人生活被窥探。有网友评价:“你都这么大年龄了,还折腾什么啊?”她表示,生活日新月异,去尝试不只是年轻人的权利。谈起“麦子阿姨”与自驾阿姨苏敏,李冬菊说:“她们很棒。”
在没有跨国骑行的这几年里,她背包去了尼泊尔、孟加拉、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并整理游记、做骑行攻略、学习户外生存和拍摄剪辑。
如今,67岁的李冬菊打算继续出发,从新疆的乌鲁木齐,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东、中亚国家。
“我想趁着自己现在身体还能吃得消,努力完成我骑行100个国家的梦想。”李冬菊说。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九派新闻、顶端新闻、大河报、新京报)
编辑:康琦悦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