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专题报道,展示福州特有的人文关怀与城市温度
战高温 榕城防暑降温有“凉”方
巨型遮阳棚设于路口等候区、“爱心茶摊”遍布大街小巷、洒水车定时作业……9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高温持续 防暑降温开‘凉’方”为题,用6分多钟时长深度报道了福州在高温天气下采取的多种清凉举措,向全国观众展示了福州特有的人文关怀与城市温度。
在福马路—长乐路路口,巨大的遮阳棚为等候过街的市民遮挡烈日。
“白色巨伞”
路口撑起夏日清凉
连日来,福州市持续高温,街头“热力值”飙升。9日11时许,在央视直播画面中,不少福州市民在烈日炙烤下,用各种防晒装备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在晋安区一处十字路口,等候红绿灯的市民纷纷躲进白色巨型遮阳棚内。据介绍,这些遮阳棚采用钢管骨架支承式膜结构,犹如一把把白色巨伞;膜材选用高韧度、阻燃且抗紫外线的白色遮阳膜,耐候性强,能基本覆盖整个渠化岛过街等待区域,防雨、隔热、隔紫外线效果显著,抗台风等级达14级以上。
在现场,央视记者用气象部门专用测温设备进行测试。临近午时,福州市区路面温度近40℃,而白色遮阳棚内气温比棚外低5℃,遮阳降温效果明显。
“多亏有了这遮阳棚,等待过街时不用遭受日晒雨淋,太方便了!”路过的市民由衷赞叹。
福州晚报记者了解到,作为福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城管委已在华林路—五四路口、八一七路—工业路口等6处交通路口安装了21个大型遮阳棚。此外,江滨西大道—乌山西路口、长汀街—长汀外街路口、六一路—大坪路口、长乐北路—塔头路口、化工路—安亭路口等5处点位的遮阳棚,也将于近日全部完工。
“遮阳棚不仅为群众遮风挡雨,还潜移默化引导文明出行,闯红灯、越线停车等现象明显减少。”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根据群众集中诉求,在符合条件的路口优先统筹新建。
外卖配送员在开元社区骑手驿站休息。
“爱心茶摊”
展示城市文明形象
节目中,央视还关注了福州市区街头的“爱心茶摊”。这些茶摊为市民及户外工作者提供清凉饮品及防暑降温便民服务,受到市民好评。
据最新统计,福州市有近20万户外工作者,包括保洁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外卖员、快递员等。为给他们送去清凉,福州市委文明办、市总工会、市城管委和福州晚报自2014年起联合主办“爱心茶摊”公益活动。目前,全市已有1300多个茶摊点位。此外,主办方每年还组织爱心企业、单位组成小分队,为户外劳动者“夏送清凉,冬送温暖”,至今已连续12年。
自2020年依托“福州微文明”“福州晚报”等微信公众号开展“爱心茶摊・致敬高温下的你”网络活动以来,网友累计转发200多万次,带动捐赠超300万瓶饮用水。仅2024年夏天,“爱心茶摊”就累计送出超50万瓶爱心水、近1万份解暑饮品和清凉礼包。今年夏天也已开展送清凉活动7场,为户外劳动者送去夏日清凉。
户外劳动者在“爱心茶摊”取水。
今年,“爱心茶摊”再次升级,“四季常伴 温暖榕城”的贴心服务从线下拓展到线上。“爱心茶摊数字地图”今年正式上线,目前已接入高德地图App。市民和游客打开相关软件,搜索“爱心茶摊”就能轻松获取附近茶摊位置信息,实现一键导航直达。这些茶摊不仅为来往的高温工作者、行人游客提供就近饮水便利,还提供休憩、手机充电、饭食加热、冷气供应、应急医药等贴心服务。
“‘爱心茶摊’不仅是提供饮水和便民服务的场所,更是展示福州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是传递爱心、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平台。希望通过‘爱心茶摊’,让市民和游客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包容。”福州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洒水雾化
车辆定时作业降温
据央视报道,每日高温时段,福州市区内的洒水车和雾炮车都会在主次干道进行作业。
福州晚报记者从市城管委获悉,市、区环卫部门已组织全市29辆雾炮车、131辆水车,每日11时至16时对五城区主次干道开展洒水、雾化降温作业。同时,各保洁企业调整作业时间——气温超38℃(含)时,11时30分至16时原则上不安排户外人工保洁,改为以机械作业为主、快保作业为辅,多举措保障环卫工人安全。
市民在地铁站内纳凉。
此外,为方便市民夏日临时歇脚,福州地铁同步提升服务,开放首批22个常态化爱心休息区,打造更舒适、温馨的乘车环境。设置常态化爱心休息区的地铁站点包括:1号线象峰站、城门站、胪雷站、梁厝站,2号线沙堤站、西洋站、五里亭站、上洋站,4号线城门站、横屿站、三角池站、螺洲温泉站,5号线荆溪厚屿站、阵坂站、东岭站、台屿站、盘屿站,6号线潘墩站、营前站、郑和站、十洋站、万寿站。
福州地铁线网各站均备有藿香正气水。另外,市民乘客如有饮水需求或需使用老花镜、针线包、创可贴等应急物品,均可向车站工作人员咨询取用。
□相关链接
市总工会多项举措助力“爱心茶摊”送清凉
作为“爱心茶摊”公益活动主办单位之一,福州市总工会在全市挑选设施比较齐全、条件较好的工会驿站设置了300多个茶摊点位,并创新模式,整合政社企资源,提升“爱心茶摊”线上地图功能,实现多平台联动。
记者了解到,不少设有“爱心茶摊”的工会驿站,还备有藿香正气水、清凉袖套、降温围脖等防暑神器,并搭配冰镇饮品和新鲜水果,让高温下奔波的劳动者随时补充能量、驱散暑气。
近日,记者在仓山区城门农商银行工会驿站看到,专业医师来到现场,为前来喝水休息的骑手们做简易中医诊断,针对性缓解他们的颈肩腰腿脚痛等职业劳损问题。
“驿站不仅提供避暑休息区,还配备‘爱心茶摊’、充电插座、应急药品等。现在跑单跑累了,我就来喝口水、吹空调,太方便了!”骑手李大哥说。
据了解,市总工会还为“爱心茶摊”投放了爱心水等防暑物资,重点服务一线劳动者。同时,配套开展送清凉活动,组织发动爱心单位、爱心企业,为高温下的户外劳动者“点对点”分批送水。
市民防暑降温牢记四个关键点
据气象部门预测,接下来的一周,福州维持高温晴热模式,天气以多云为主,降水微弱。由于副热带高压有小幅东退,高温强度将略有下降,但10至12日福州市区和内陆县市仍将有高于36℃的高温天气。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肖章武提醒,严重的中暑进展速度非常快,从出现头晕、高热等不适症状,到引发全身多器官衰竭,可能只需短短几小时。
高温天气下,市民防暑降温不容忽视,做好以下四点很关键:
首先,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尤其要减少10时至16时的户外活动。
其次,做好室内降温。当室温超过32℃时,建议开启空调,将温度调至26℃左右为宜。
再次,注意科学补水,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大量出汗时,优先选择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同时远离酒精、高糖饮料及冰镇饮品,因为酒精和高糖饮料会加速身体脱水,冰镇饮料则容易刺激肠胃。
最后,外出时需做好防护,穿着浅色、宽松、透气的棉麻衣物,同时佩戴宽边遮阳帽。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不少人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只有在户外暴晒才会中暑。实际上,隧道、车间、温室大棚等高温高湿环境,会阻碍人体散热,同样容易引发中暑;儿童、年老体弱者以及慢性病患者,由于身体排汗能力较弱,即便待在未开空调的室内,也可能发生中暑。
(记者 刘露 赵铮艳 关志杰 林舒颖 朱丹华/文 石美祥 陈暖 池远/摄)
来源:福州晚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