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临平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人民广场北侧,是负责收藏、展示、教育、研究相关文物及文史收藏的综合类博物馆,集中反映地方历史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
博物馆于2003年底建成对外开放,2022年5月15日完成改扩建重新开馆,总建筑面积21000余平方米。截至2022年底,馆有藏品数量25299件/套,有珍贵文物760件/套。
01
场馆概况
杭州市临平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位于杭州市临平区人民广场北侧,它首次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中国文化地理区域为单位设馆和组织展览。费孝通先生为博物馆题写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的馆名。
博物馆东馆区建筑以吴冠中先生关于江南水乡的水墨画作为设计灵感,构建出水墨民居意向的建筑外形,以江南水乡文化陈列为常设展览。
博物馆西馆区以良渚玉琮为外观建筑形象,以本地历史陈列为常设展。具体功能布局划分为:西馆区一层为临展厅、影院,二层和三层为本地历史文化展区;东馆区地下一层为江南水乡文化展区、一层为临展厅和文创商店、二层为水乡工坊及办公区、三层为学术报告厅及江南文献研究中心。
02
基本陈列
--- 此地自古繁华 ---
西馆区本地历史陈列“此地自古繁华”,包括“东方文明圣地”、“吴越交融之所”、“东南京畿门户”、“京杭运河南埠”、“江南美丽沃土”五个单元的展陈内容。
展览通过馆藏文物的展示,辅以临平考古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有重点地讲述自7000多年前马家浜文化开始至近现代的临平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以及临平地区孕育的文人墨客、民族英雄和能工巧匠等,全面向观众展示临平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发展,反映了临平先民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 春风又绿 ---
“春风又绿——江南水乡文化展”位于东馆区,共五个单元,分别是“何处是江南—地域的江南”、“富庶鱼米乡—经济的江南”、“诗意栖居处—生活的江南”、“文才尽风流—文化的江南”、“春风无尽绿—转型的江南”。
展览运用置景、文物展陈、图片、视频等方式表现江南的自然造物与风土人情,诠释江南独有的清雅之美与文化精神。
03
馆藏珍品
--- 独木舟 ---
独木舟于2010年年底出土于茅山遗址。局部稍有残缺,但基本保存完整,头尖尾方,全长7.35米、最宽0.45米、深约0.23米,船沿厚约0.02米,由整段巨木凿成,并在遗址发现同时期木构件若干。这是良渚文化首次发现独木舟,也是国内考古发掘出土中最长、最完整的史前独木舟,距今约5000年。
--- 青瓷扁壶 ---
东汉划花水波纹青瓷扁壶,1986年出土于瓶窑反山汉墓,高28厘米,口径6厘米,腹径23.7~9.5厘米,底径13.7~9.5厘米。该扁壶直口,圆唇,筒颈,扁腹,长方形足向外撇。它的形状有点像少数民族使用的皮水袋,可以作为盛酒或水的容器。
这件扁壶胎质细腻,釉色纯净。在青瓷扁壶的两侧有一对“耳朵”,下面衔着圆环,耳上贴着横向的“S”形纹,还印着三角形纹和杉叶纹,圆环上装饰着花点纹,使瓷器富于美感。扁壶的腹部很大,腹部的两面划有五圈双线同心圆的纹饰,自圆心向外扩展到周边,圆圈的中间还填画着水波纹,好像石头打击水面漾起的圈圈涟漪。这件扁壶造型新颖别致,在东汉青瓷中很少见,是最早的成熟越窑青瓷。
--- 南宋八卦瓷炉 ---
南宋龙泉窑青釉八卦瓷炉,高10.6厘米,口径14厘米,1975年余杭石濑茶场采集。胎白,通体施粉青色釉,釉色晶莹剔透。炉外壁一圈凸八卦纹,上下为釉下模印贴花云纹。下设三蹄足,底为悬空圈足。
--- 元代“天佑”铭铜铳 ---
元代“天佑”铭铜铳,长32.6厘米 直径5.7厘米 口径2.8厘米;该铜铳由黄铜铸成,褐色,圆柱形,像竹节形状。中间的一节稍短且鼓起,同时在腹中可以看到有一个小孔,那个小孔就是用来放导火线的。尾端中空,是用来镶嵌木柄的。
火铳身上刻有“天佑丙申,朱府铸造”八个字,“天佑”是张士诚(元朝末年的一个军阀)自立为吴王的年号,“天佑丙申”就是天佑三年,也就是公元1356年。而“朱府铸造”则说的是一位姓朱的人家制造的,是张士诚的下属。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文博圈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