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隶属四川省内江市,地处内江市西北部,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东邻内江市市中区,南连自贡市大安区和贡井区,西界自贡市荣县,北衔资中县,西北与眉山市仁寿县、乐山市井研县接壤。威远是中国最大的穹窿地质区,也是四川唯一一处三叠纪地质出露区域。其间分布着300余座方山台地、58条深沟峡谷、40多个湖泊、90余处古寨、63万亩森林。威远县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置县,取“威名远震”之义;境内先后涌现了罗世文、罗念生、唐琳等名人;威远古有“镜塘夜月,沙岸晨钟,白塔抹烟,紫金叠翠,横山落照,高洞飞流,古佛洪崖,老君丹灶”八景。而今有穹窿风光、古寨集群、林海氧吧等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西部百强县、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中国无花果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等。#四川#
历史沿革
威远古为梁州之域,周属雍州,秦隶蜀郡,汉隶键为。据清县志载: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李雄据蜀,奋武此地,以慑服夷獠”,取威名远震之义,始名威远镇。南朝宋、齐时,隶益州汉嘉郡,南朝梁改属青州,北朝西魏属眉州,北周复属青州。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设西南道行台尚书省,属眉山郡。次年设总管府,始设威远戍。又十一年改戍为县,属资州,此为威远置县之始。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属资阳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属荣州(今荣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境内增至婆日、至如二县,次年将泸州所属之隆越划入。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废婆日、至如,隆越三县,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和义并归威远,仍属荣州。元初省入荣州,后复置。经明到清约470年间,与荣县三并三分,清雍正七年(1729年),县始固定,属嘉定州。又六年嘉定升为府,属上南道嘉定府。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1935年威远属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督察区署设在资中)。
1950年2月,资中专员公署迁内江,改名为内江专区,威远县属之。
1958年,仁寿汪洋区所管辖的小河镇(回龙)、碗厂镇和越溪、白果、青林、太和、两河、玉林、永建7个乡划入威远县。
1968年,内江专区改为内江地区,威远县属之。
1985年,撤销内江地区改为地级内江市,威远县属之。
至2025年,成远置县1434年。
行政区划
明代,威远县编户四里,分为四乡。城东60里有龙会乡,辖有龙会镇、观音场、尹家场、华家场。城南20里有中溪乡,辖有徐家场、杨家场、界牌场、向家岭场。城西20里有益昌乡,辖有硫磺川场、献宝溪场、王家场、余荫铺场。城北40里有清水乡。
明末清初,因长期战乱,威远地荒人少,特别是山区一隅,老木青林,猿猱为宫。清顺治(1644——1662)以后,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福建等省移民相继来威。客民多在山区落户,山区人口日增,于是在四乡基础上增置“新乡”,乡场也有较大发展。乾隆年间,分东、南、西、北、新五乡。东乡有场三:界牌场、李家场、玉镇场;么店一:针匠街。南乡有场一:八角庙场;么店三:新盛场、古井塘、响滩子。西乡有场二:镇西场(又称五里浩)、梧桐场;么店二:傅家河、铺子湾。北乡场一:高石场;么店三:走马岭、万年场(俗名瓦子坳)、纸马铺(又名太和场)。新乡有场五:山王殿、永兴场(今老场)、新场、兴隆场、连界场;么店三:油草塘、曹家坝、红炉厂(系铁厂)。清光绪年间,仍设五乡。东乡复名龙会乡,南乡复名中溪乡,西乡复名益昌乡,北乡复名清水乡,新乡仍名。
清末,全县划为一城、四镇、二乡。一城即威远县城。四镇即新盛镇(辖骑龙场、向义场、中溪河、茶叶湾、清水塘)、龙会镇(辖李家坪、华家场、木瓜寺、玉镇场、凫滩场、富谷桥、三观音、西山)、镇西镇(辖梧桐场、双青铺、黄连寺、傅家河、杨高山、接官亭)和义礼镇(辖连界场、新场、老场、油草塘)。二乡即高石乡(辖黄山桥、瓦子坳、纸马铺)、山王乡(辖兴隆场、凤凰场、沓水桥)。
民国元年,县内政区沿用清末一城、四镇、二乡建置,取消保甲。镇下设区,共设27个区。
龙会镇:平东区、抚东区、镇东区、清东区、卫东区、护东区、安东区、绥东区、靖东区。
新盛镇:集南区、安南区、望南区、定南区、守南区、卫南区、抚南区、平南区。
镇西镇:镇西区、佐西区、平西区、保西区、守西区、卫西区。
义礼镇:新仁区、新义区、新智区、新礼区。
民国二年二月,废一城、四镇、二乡建量,分设东、南、西、北新五乡,后新乡又分上新、下新两乡,全县计六乡。
民国三年,全县分13乡,各乡设团总。乡下分保设团正,共58团。
民国五年,复改为东、南、西、北、新五乡。
民国六年由五乡复改为13乡。
民国八年,全县划为城区及东、南、西、北、新共6个区。下设团甲。
民国九年三月,城区并入东区,年底恢复城区,改名中区。全县划为中区、上东、下东、上南、下南、上西、下西、上北、下北、新仁等10区。
民国十二年,全县划为7个区。
民国十四年和民国十八年曾两度将中一区撤并。民国十九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设13个区团总,下设团、甲两级。
民国二十二年,复为民国十二年7个区的建置。
民国二十四年整编保甲。全县编为3区、26乡(镇)联保、664保、6716甲,同年十一月,将一区改为县府附区。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全县仍为3区26联保,缩编为500保(内有特编保5个)、4976甲(内有特编甲3个)。
民国二十九年,实行新县制,三月裁撤第二区区署;八月,裁撤第一区署,改设县指导员一人于县府。全县设置3区、25乡、;镇、272保、3996甲。一区辖永乐、高石、民让、升平、护卫、龙会、镇抚、绥靖、东兴9乡和严陵镇。二区辖镇西、庆卫、抚安、护保、梧桐、望集、甘家、新盛、向义9乡。三区辖山王、古佛、凤凰、新义、兴隆、云连、芹香7乡。
民国三十一年九月,将一、二两区划分为一、二、四区,各区设县指导员一人。第三区仍设署。一区辖严陵镇和永乐、安定(原名甘家)、新盛、向义、镇抚5乡。二区辖抚安、庆卫、镇西、梧桐、望集、护保6乡。三区辖7乡不变。四区辖龙会、高石、民让、升平、护卫、绥靖、东兴7乡。
民国三十四年元月,全县划为5区(其中4个区为指导区)、26乡(镇)、404保、4275甲。
民国三十五年十月,调整为4个区,其中3个区为指导区。民国三十六年撤第三区区署,全县设4个指导区。
民国三十七年五月,设5个指导区。十月,对各辖乡作了一些变动。第一区辖严陵镇及永乐、升平、安定、新盛、镇抚、向义6乡。第二区辖龙会、绥靖、东兴、护卫、高石、民让6乡。第三区辖镇西、抚安、护保、梧桐、望集5乡。第四区辖山王、兴隆、凤凰、芹香4乡。第五区辖新义、古佛、云连、庆卫4乡。
1949年12月9日威远解放,全县仍置5个区,26个乡镇。次年下半年,废除保甲制,改称村组。
1951年6月起,全县分三期进行土地改革,至次年5月结束。土改期间,对乡镇进行了较大的调整。1951年6月至10月,将第一区原辖6乡、1镇划为24乡、2街。同年11月,增设第六、七两区,将第一区辖的永乐乡、安定乡、升平乡(土改后的白塔乡)、东、西市街和第三区辖的抚安乡合并组建第六区;将第一区升平乡(土改中划出的柏花、同心乡)和第二区的龙会、民让、高石乡划出组建第七区。同时,将第二、三、六、七区所辖12个大乡划为44个小乡、1个镇。1952年2月5日,第四、五区开展第三期土地改革,将7个大乡划为29个小乡、1个街,对18个乡改名,调整8个乡隶属关系。将第一区联界、林山、镇高、石安4乡和第七区农民乡划隶第二区。将第三区民望、望集、四和3乡划隶第一区。同年10月,将第四区民政、新胜、康兴、万高4乡,第五区联珠、新联、中新、四合、荣胜五乡和连界街划出组建第八区。年底,全县辖8区、97乡、1镇、3街。
1953年2月,威远县全面完成民主建政,调整了乡镇,将原97乡缩编为58乡、6镇、2街。乡以下建588村、4192组。3月,将原第二区所辖的镇安、林建、靖和、民乐乡划出新组成第九区。
1954年1月,将第七区杨柳、农漂乡划隶第二区,第七区顺河乡十一村靠近黄荆沟第一段共4个组划隶第四区胜利镇。2月,将第六区东市街、西市街合并建置严陵镇,直隶县府。同月,将第九区林建乡界牌街村改设镇,隶属第九区。同时,将自贡市所辖的界牌场团结街划隶威远县第九区管辖。11月,将威远县梧桐乡所辖第13、14村划隶荣县章佳乡,荣县章佳乡所辖黄金村第四组划入威远县梧桐乡。全县辖9区、58乡、8镇、451村、4312组。
1955年至1956年初,威远政区进行了两次调整,撤销部分区、乡镇。1955年初,撤销第九区,将所辖林建、镇安乡、界牌镇并入第一区,靖和、民乐乡并入第二区。后又撤销第六、七、八3个区,将所属的乡、镇分别划入第一、三、四、五区。第六区所辖永乐(永团、新民、永乐镇合并)、奉龙、永民3乡划隶第一区,白塔乡划隶第二区,一和、双歧2乡划隶第三区。第七区所辖工农(高石镇并入)、回龙、柏花(同心乡并入)3乡划隶第二区,顺河乡划隶四区。第八区所辖新政、康兴2乡划隶第四区,联新、中新、保卫、荣胜4乡和云连镇划隶第五区。第一区新安、和安二乡并为新和乡,界牌镇并入林建乡,四和乡并入护农乡划隶第三区,第二区农漂乡并入杨柳乡,第三区梧桐乡并入同胜乡,第四区同义乡并入沓水乡,康兴乡并入新政乡。调整后,全县辖5区、50乡、5镇。
1956年3月,将区番号改为以地名命名:第一区名新店区,第二区名龙会区,第三区名镇西区,第四区名山王区,第五区名新场区。4月,新场镇撤销并入新权乡。同时部分乡、镇更改名称:林建乡改名界牌乡,新团乡改名龙会乡,工农乡改名高石乡,同胜乡改名梧桐乡,山民乡改名山王乡,土胜乡改名土店乡,顺河乡改名坭河乡,新政乡改名兴隆乡,胜利镇改名黄荆沟镇,云连镇改名连界镇。5月全县50乡、4镇的隶属仍旧。
1957年8月,新联、共华乡合并为新华乡。全县辖5区、49乡、4镇。
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成立农村人民公社。8月,从新店区分出永乐、奉龙二乡,龙会区分出白塔、柏花二乡,镇西区分出一和、双歧二乡建奉龙区。9月,撤销奉龙区,成立红旗乡人民公社(以下简称乡社)。10月,撤销4个区公所,改建为9个乡社。全县共10个乡社,原乡改称管理区。同月,仁寿县划出汪洋区的越溪、白果、青宁、永建、玉林、两河、太和及回龙区的回龙、富强、复立共10个乡隶属威远县,建置越溪区,继又改为越溪乡社。撤黄荆沟镇,并入巩固管区。1!月,简阳县在越溪办铁厂,越溪乡社划属简阳县,山王区所辖新政乡第四村并入荣胜管理区,隶兴隆乡社。同月,红旗乡人民公社更名为奉龙乡人民公社。全县辖10个乡公社、49个管理区、3个镇、245个生产大1959年2月,10个乡社缩编为6个乡社。界牌乡社所辖靖和、民乐管区和高石乡社并入龙会乡,兴隆乡社并入山王乡社,连界乡社并入新场乡社,连界镇并入联新管区,镇安管区并入界牌管区划隶新店乡社,新场乡社所辖庆卫、永兴两管区并入镇西乡社。部分管区调整,双歧管区划出坭山、长山、护宁大队和永乐管区的马道、长石大队合并建立永歧管区,双歧管区剩余的5个大队和一和管区的黄连、桂花大队合并建立双河管区,一和、双歧管区消失。年底,将龙会乡社所辖坭河管区划隶山王乡社,山王乡社所辖荣胜管区划隶新场乡社。1960年1月,越溪乡社全部划隶威远县。全县划为7个乡社、56个管区、2个镇、260个生产大队、1723个生产队。同时,撤销双河、永歧管区,恢复一和、双歧管区。2月,从新店乡社界牌管区分出镇安管区,新华管区分出共华管区。新场乡社为突出丰产路,从红星、新权、永高、大胜四个管区分出沿公路大队,组建为新场管区(虚设,同年撤销)。青宁管区划隶越溪钢铁厂,设农业部。3月,从联新管区划出4个大队组建成威钢农场,隶属威远钢铁厂。将两河管区划隶沙湾煤矿办事处。将土店、坭河管区划属威远煤矿,建农业办公室,至4月,改为农业部。9月,从保卫管区划出5个大队和原联新管区划出的4个大队合建云连乡社,同时设农业部,仍隶威钢。1960年9月,恢复区、乡社建置,并恢复连界镇。全县辖7个区、3个厂矿农业部、1个办事处、3个镇、63个乡社、449个生产大队、2889个生产小队。
1961年3月,撤销沙湾煤矿办事处,两河乡社复隶越溪区。7月,复设黄荆沟镇,求属山王区。8月,撤销威煤农业部,所辖11个大队归隶山王区。全县辖7个区、2个矿农业部、63个乡社、4个镇、531个生产大队、3673个生产队。
1962年2月,分别从梧桐、青宁乡社分出部分生产大队增置同胜、碗厂乡社,撤销越钢农业部,青宁、碗厂乡复隶越溪区。全县辖7个区、1个农业部、65个乡社、4个镇、663个生产大队、4640个生产小队。
1963年9月,撤销威钢农业部,云连乡社复隶新场区。
1964年10月,龙会区辖回龙乡社更名为农建乡社,连界镇复名云连镇。
1965年1月,乡人民公社改称人民公社(以下简称公社)。1966年,再次推行厂社结合,红村成立群众工作部,威钢成立农村工作委员会(以下称农委)。5月,红星公社划隶四川石油管理局红村会战指挥部,联新公社和云连镇划隶威钢农委,实行工矿、地方双重管理。12月,撤销新场区公所,所辖红星、新权、永高、大胜、保卫5公社划隶红村石油会战指挥部,云连、中新、荣胜3社划隶威钢。9月,严陵镇改名红卫镇。全县辖6个区、1个群工部、1个农委、65个公社、4个镇、547个生产大队、3545个生产小队。
1969年4月,取消厂社结合,恢复新场区建置。1978年元月,威远县实行撤区并社。撤销7个区,建立19个公社(区级),原65个公社更名为“片”,除红卫镇外,其余3个镇归所在地公社管辖。
1980年,撤销19个公社建制,复设七个区、65个公社、4个镇。9月,红卫镇复名严陵镇。
1982年1月,护农公社更名护理公社,民建公社更名长岭公社,太和公社更名光华公社,回龙公社更名小河公社,兴隆公社更名观英滩公社。1984年初,政社分开,复设乡人民政府。
1985年8月,撤销新权乡,设置新场镇,辖原新权乡各村;撤销联新乡,各村并入云连镇;撤销正义、正风2乡,各村划归镇西镇管辖。全县辖7区、62乡、5镇。
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辖20个镇。2002年,全县幅员面积1289平方公里,辖20个镇、323个村、46个居委会,总人口74.86万。
2010年,全县辖20个镇、323个村民委员会、4952个村民小组;4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84个居民小组。
2019年12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铺子湾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严陵镇管辖,严陵镇人民政府驻东二街65号。撤销庆卫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镇西镇管辖,镇西镇人民政府驻锄把巷1号。撤销靖和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东联镇管辖,东联镇人民政府驻交通街197号。撤销黄荆沟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山王镇管辖,山王镇人民政府驻翠峰街179号。撤销碗厂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越溪镇管辖,越溪镇人民政府驻中心街94号。撤销两河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连界镇管辖,连界镇人民政府驻连兴路436号。
2023年,威远县辖14个镇:严陵镇、新店镇、向义镇、界牌镇、龙会镇、高石镇、东联镇、镇西镇、山王镇、观英滩镇、新场镇、连界镇、越溪镇、小河镇。共有180个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3024个,59个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714个。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