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挖掘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厚植文化自信,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青韵文旅”社会实践团于7月19日走进新沂市博物馆,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下,开启了一场探寻本土文化根脉的实践之旅。
图为团队成员在博物馆序厅合影。通讯员 巩越 摄
步入序厅,浮雕上西汉双凤纹玉联璧、新石器时代八角星纹彩陶盆等代表性文物,与LED屏上展现新沂历史变迁及文化遗迹的影片相互配合,瞬间将团队成员带入新沂漫长的历史长河。LED屏上下缘象征黄河与长江的轮廓,点明了新沂作为南北文化枢纽的特殊地理位置,让大家对“崇文尚德、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有了初步认识。
图为团队成员在序厅参观学习。通讯员 柳权 摄
在第一展厅“花厅遗址 文明之光”,团队成员仿佛穿越到史前时代。其中的古生物化石展示着新沂灿烂的史前文明,何山头遗址、小徐庄遗址、花厅遗址出土的各种打制石器、陶器、玉器、礼器、农业用具等珍贵文物都在彰显着高超的技艺,诉说着文明的演进,印证了史前南北文化交流。而花厅遗址的人殉实证,让大家深刻感受到社会从原始到奴隶社会的转变。
图为团队成员在第一展厅参观。通讯员 柳权 摄
第二展厅“钟吾故都 商周风云”聚焦钟吾国历史。团队了解到钟吾国的由来、疆域及“二公子事件”等故事。错金银三足青铜鼎的精美工艺、云雷纹青铜甗的巧妙设计,让成员们领略到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钓台遗址、三里墩遗址等考古发现,为大家还原了商周时期新沂地区的社会生活图景。春秋菱形暗花纹青铜矛与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纹饰的相似性,更让大家感受到当时文化的交融。
图为三里墩遗址、钓台遗址介绍。通讯员 李存 摄
第三展厅“沂沭悠悠 千载风华”展现了两汉文化的灿烂。司吾县的建制沿革、尹湾汉墓木牍的记载,让团队清晰了解到汉代新沂的行政与社会状况。陶楼、带甑陶灶、铜博山炉等文物,生动呈现了汉代人的生活场景与智慧。镇馆之宝双凤纹玉联璧的独特造型与传奇经历,更是让成员们赞叹不已。此外,新沂乡贤名士的故事,为本土文化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图为古代名士的故事。通讯员 柳权 摄
第四展厅“运河商都 古镇窑湾”呈现了明清运河文化与近代红色文化。窑湾作为“苏北小上海”的繁华过往,“夜猫子集”的独特风貌,以及“窑湾三宝”等饮食文化,让团队感受到运河带来的商业繁荣。而闫溜支部的建立、宿北战役、淮海战役首战等红色历史,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新沂人民的革命精神。
图为运河带来的商业繁荣的屏幕展示。通讯员 姚可欣 摄 图为运河带来的商业繁荣的屏幕展示。通讯员 姚可欣 摄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红色历史。通讯员 柳权 摄
此次博物馆之行,让团队成员沉浸式感受新沂的历史脉络。从史前展厅的古生物化石、玉器与彩陶,读懂文明演进的密码;在商周展区,钟吾国故事与青铜瑰宝彰显文化交融;两汉文物勾勒出鲜活的社会图景,双凤纹玉联璧更显匠心;窑湾展厅则让成员们见证运河繁华与红色精神。文物不再是冰冷的器物,而是会说话的历史。这次实践让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地域文化的厚重,更明白传承与守护的意义,收获了知识与精神的双重成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