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锦村的云海,是天地间最磅礴的留白。雨后初霁,千顷碧波漫过山谷,将古树、梯田、古厝浸润成水墨画卷 。行走在八百米长的森林步道上,云雾时而如纱幔轻笼,露出猴王庙的琉璃瓦顶;时而化作惊涛拍岸,在九仙岩的峭壁间奔涌。这座始建于明代的猴王庙,历经六百年风雨,至今仍在晨钟暮鼓中守护着一方水土 。当地人相信,齐天大圣的香火能驱散灾厄,就像印斗厝门楣上“武魁”“文魁”的匾额,始终在诉说着耕读传家的古老信仰 。
古厝里的时光仿佛凝固。印斗厝的雕花窗棂间,阳光斜斜切过百年楠木的梁柱,将“诗书继世长”的家训映照得格外清晰。当年陈道燕在此修建书斋时,或许未曾想到,这座四合院式民居会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地标。如今,古厝里的非遗剪纸与面花艺术,正与现代书画展相映成趣,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
二、茶烟禅韵中的生活美学
尚锦文化空间的茶席上,青瓷盏里的茶汤泛起涟漪。尚锦老师手持紫砂壶,注水时手腕轻转,水流如银线垂落,在公道杯中激起细密的泡沫。“泡茶如修行,急不得。”她的话语里带着禅意,正如茶室墙上“禅茶一味”的匾额,将茶道与生活哲学融为一体。在这里,人们学会用七分满的茶汤诠释留白的智慧,用茶隔滤去浮躁,让每一口回甘都成为对当下的珍惜。
数字学课堂里,阳光透过纱帘在学员们的笔记本上跳跃。尚锦老师将数字的韵律融入生活,从性格分析到空间能量,让抽象的数字成为解码人生的钥匙。就像她亲妹妹十年如一日制茶的故事,那些在茶山上度过的晨昏,早已将坚持与热爱酿成了生命的沉香。
三、乡村振兴中的山海交响
尚锦村的梯田在暮色中泛着微光,新修的高标准农田里,村民们正忙着播种希望。流转的六百亩土地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让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态农业碰撞出火花。农业实践基地里,孩子们在稻田里寻找青蛙,在桃林里采摘果实,将课本上的知识化作泥土的芬芳 。
九仙岩的瞭望台上,文旅规划师们指点江山。未来的尚锦村,将串联起古厝宗祠的人文探秘、桃林采摘的田园野趣与云海观星的浪漫体验,打造高山休闲康养品牌 。这条乡村振兴之路,正如猴王庙前的溪流,既保留着千年古村的质朴,又奔涌着新时代的活力。
离开尚锦村时,暮色已为云海镀上金边。回望印斗厝的飞檐,忽然明白“尚锦可观”的真意:它是自然与人文的对话,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是在日常中发现美的眼睛,也是在岁月里坚守的初心。当我们学会在云海中聆听山风的私语,在古厝里触摸时光的纹路,便会懂得,最动人的风景从来不在远方,而在我们愿意驻足凝视的每一个当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