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重庆之旅,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蚩尤九黎城景区就在计划之中。
蚩尤是中国上古传说中极具影响力的部落首领,与炎黄二帝并列为华夏民族形成初期的关键人物。蚩尤是九黎族部落联盟首领,从历史渊源关系与发展演变过程看,苗族为重要先祖之一,还有我国南方地区的彝族、畲族、土家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我们到一些少数民族的地区旅游时,就听到过当地导游的讲解,提到蚩尤曾带领部落,为争夺土地、水源等生存资源,同黄帝、炎帝部落发生冲突,最后失利却并未灭绝。他们一部分留在了北方,与汉族文化、习俗融合并传承,九黎族的相关生产技术也成为汉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通常使用的“黎民百姓”一词,就源于九黎族。
从彭水车站出来,就看见很多中巴司机,在雨中举着牌子招揽乘客,可就是没有去蚩尤九黎城的,我从热切期待中转入失望。这时有个司机看到我身旁的拉杆箱,走过来很热情地问我去哪里,说他的车可以送我到距离九黎城很近的公交车站,于是我赶紧钻进了中巴车。
远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雨水扯成了线,在车窗外顶着风流淌,像蚯蚓般的蠕动集聚。半个多小时后车停了下来,司机拧过头来,指着路边的站牌告诉我,就在这儿等公交车,二十分钟一趟,然而我在雨中硬是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不见车影。
正当我同一个出租车商价时,走来一个同龄人,说他们要价三十块钱也太黑了,咱不差钱,但是也不能让人家随便宰呀,我用手机叫网约车。
坐上网约车后,我们俩聊了起来:“老兄,你厉害,手机玩得这么好,我只会聊天,看看天气预报,用微信买个东西。”他笑了,“这算啥,出门在外不会这些咋成呢。”
说着他又接了一个电话,听他在电话里讲,从包头出来已经两个月了,准备在重庆再玩个把月就回去。下车后我争着付车费,他又笑了,“司机是不会收钱的,网约公司已经扣费了,才十块钱,你争个啥,出门遇到就是缘分,不要见外,没意思。”
下了车,他让我帮他照看一下行李,快步淌过坑坑洼洼,跑向售票处。我诧异地问,景区不是免票吗?他说:“我今年才62,得买半票,免票还得再过几年。”哈哈,我将他喊了一路老兄,原来他比我小了整整十岁。
细雨如丝,织就一张朦胧的网,将蚩尤九黎城这一片依山而建的秘境笼罩其中,青灰色筑墙洇出深浅水痕,地面石板泛着冷白的幽光,湿漉漉的石阶蜿蜒而上,像条银鳞巨蟒盘踞在门阙之间。主体的建筑带着原始的野性与力量,粗犷的架构如上古巨人的骨骼般纵横交错,未加过多雕琢的木梁斜撑起屋檐,露出苍劲的木纹,仿佛还能听见当年工匠挥斧的铿锵。挺拔的石柱矗立在寨门两侧,柱身錾刻着少数民族风格的纹饰,有征战的场景,有祭祀的图腾,雨水顺着柱体滑落,在台阶溅起的水花,都像是从远古流淌至今。毛石堆砌的地基围墙更是气势非凡,大小不一的石块被巧妙地咬合在一起,缝隙间长满了青苔,历经岁月冲刷却依旧稳固,仿佛从山岩中自然生长而出,与整座山融为一体。
蚩尤九黎城沿山脊的走向,每座牌门各具特色,震撼得我无以言表。抬头望着那数不尽的石阶,想一口气攀登到顶实在是举步维艰,没过多久,双腿便开始发沉,呼吸也渐渐急促起来。与我临时结伴的他,腰里扎起那件黑绿相间的冲锋衣,一路紧跑,如履平地,在转弯的一处阁楼中,我喊他坐下休息一下。他特别豪爽健谈,先介绍起了自己,叫刘XX,两年前从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退休,利用空闲时间,已经跑完了全国五A级的名山大川。老刘然后调侃自己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网红打卡之徒,退休工资也不少,反正不能委屈了自己。
九黎城分别由不同结构的九道寨门组成,并以部落的名字命名,分别为畎夷门、于夷门、方夷门、黄夷门、白夷门、赤夷门、玄夷门、风夷门和阳夷门。我特别欣赏畎夷门前那一付楹联:“日月映九黎有智水仁山先祖曾经涿鹿战,沧桑酬万化得箕风畀雨儿孙几度故乡行。”我想,这肯定出自一位大家,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下衔接,言简意深。上联将九黎的自然灵秀与先祖的历史功绩相连,追溯文化根源,下联以展现岁月流转中九黎文化的韧性,最终落脚于儿孙归乡,凸显后代对故土的眷恋与文化的延续,成为了蚩尤九黎城寻根祭祖、传承文明主题的生动写照。
登顶祭天台,有座蚩尤手持生产工具,俯视群山的铜质坐像,头顶双角,线条凸起,壮实而神秘。
极目眺望,云雾正漫过黛色山脊,瞭望台若隐若现,远处的摩围山化作水墨画里晕染的淡影,方才还清晰可见的峰峦,转眼间就被一团浓云拥入怀中,只留下浅浅的剪影。片刻后,云雾悄然散去,青山又带着湿漉漉的绿意重现眼前,这般朦朦胧胧的景致,让人恍惚间以为闯入了仙境。整个景区安静得能听见雨丝落在树叶上的沙沙声,几乎看不到其他游客的身影,仿佛整座城专为我俩而敞开。唯有近处檐角悬挂的青铜牛铃,在风里荡出空灵的颤音。
就在这份静谧快要将人融化时,一阵热烈而欢快的芦笙混合着铜锣木鼓的声响,穿透雨幕从山下涌来,像一颗石子打破了湖面的平静。我循着锣鼓声,连忙沿着弯弯曲曲的栈道向下奔去,栈道的木板被雨水浸得有些滑,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小心。
下面非常热闹,有上百个彩色的身影正在广场排练摆手舞,绛红与靛蓝的裙裾裹在透明雨衣里翻飞,银饰甩出的水珠与雨丝纠缠着坠落,舞蹈的鼓点再次响起,而且愈发急促,雨衣下绣满蝴蝶的百褶裙摆旋成七彩漩涡。我望着那些沾满雨水的面孔,恍然看见千年迁徙的族裔正踏着激越的韵律,从时光深处跋涉而来。一位领队的老师微笑着说:“这是为踩花山节开幕式准备舞蹈呢。”我仔细一看,参加排练的果然都是当地的中学生,他们穿着红红绿绿的塑料雨衣,雨衣紧紧地贴在脸上,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在顺着衣摆滴落。可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青春的朝气,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雨水仿佛成了他们最特别的舞台背景。
广场的侧面,矗立着一根九黎图腾神柱,用汉白玉精心雕刻而成,柱高24米,表示一年四季24节气,有圆满团圆之意,柱呈圆形,直径3米,象征尊重自然的哲学理念,目前是世界上最高、最大且雕刻人物最多的苗族石柱。
在另一侧则是百米浮雕墙,壮美而恢弘,反映了苗族大迁徙、神话故事、民风习俗、节庆活动、祭祀活动等内容。其工艺精湛,物象逼真,站在一组组浮雕前,有种动感而鲜活的体验。它全方位展示了苗族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生活方式等,象征着苗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对历史的铭记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伴老刘感觉对少数民族文化颇有见地,给我讲了好多关于蒙古族的居住、婚嫁、礼仪风俗以及那达慕、祭敖包、拜火节等知识。真是二人行必有我师啊!
雨渐渐大了起来,雨点打在小湖里,水面上泛起一圈圈小泡泡,像是谁在水底撒了一把珍珠。没带雨具的我,被淋得有些狼狈,不敢再多停留,快步穿过一条商业街,想找个地方吃点东西或是避避雨,可街上的店铺全都大门紧闭,冷冷清清的。蚩尤九黎城还有很多的景点分布在四周,我们都没有走到,像蚩尤大殿、盘瓠大殿、九黎循道、九黎部落等重要景点,也没能认真去参观游览,但这份独特的韵味,已足够在记忆中沉淀成永恒。
回到酒店,我俩点了三个菜,其中有个菜叫烧白,说是当地名菜,端来一看,不就是咱们的梅菜扣肉嘛。老刘爱吃肥肉能喝酒,不一会儿半斤白酒下肚。我觉得老刘很仗义,打车不要钱,今天吃饭我必须来买单。他晕晕乎乎地说:“出门遇到就是缘分,我也不见外,咱都不差钱。”
第二天,老刘要去玩一把漂流,那是年轻人喜欢的游乐项目,我哪敢涉足,于是在彭水县城分手,他去了阿依河,我赶往红军渡……
2025年8月5日
吉农,笔名曲辰,1953年生于西安,1970年中学毕业,赴陕西紫阳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编入铁道兵二师六团学生三连,退场后分配到陕西省长途电信线务局,1989年调入西安市物价局,先后任价格检查局科长、副局长兼价格举报中心主任等职。期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西安市十佳人民公仆,市级劳模和优秀党员称号,2013年退休。
本人爱好写作和摄影,多篇散文在《长安瞭望》、《秦川文化》、《西安旧事》以及网络杂志发表,多幅摄影作品在影展获奖
编辑:乐在其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