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雨季来临,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来鹤亭的青砖平台杂草丛生,既影响观景体验,也不利于文物周边环境维护。为此,石屏县博物馆、图书馆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志愿活动 —— 带领小小志愿者前来清除杂草,并开展 “天下第一亭” 碑刻识读研学。
(来鹤亭景色 孔祥敏摄)
8月9日一早,报名参与的孩子们按要求带上帽子、口罩、手套、水杯、小铲子和塑料袋等物品,和家长一起前往来鹤亭。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亭,因曾有吕洞宾乘鹤而来的故事得名,飞檐翘角间藏着石屏的岁月故事,“天下第一亭” 碑刻更是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到达现场后,大家拿起工具投入除草劳动:有的蹲在青砖平台上,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铲除杂草;有的分工捡拾垃圾,装进塑料袋集中处理。虽然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孩子们干劲十足,不一会儿就让来鹤亭的青砖平台恢复了整洁。随后,孩子们在原博物馆馆长朱晓燕老师的带领下,仔细识读 “天下第一亭” 碑刻的文字内容,聆听背后的历史典故。
(志愿者正在清除杂草)
(最小的志愿者只有两岁)
(一根杂草也不能放过)
(扫了满满一堆呢)
(细心装入垃圾袋)
(扣干净每一条缝隙)
(朱老师向孩子们讲“天下第一亭”的来历)
此次活动既通过实际行动守护了文化遗产,也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亲近文物、了解历史,真正体会到 “保护文物就是守护文化根脉” 的意义。石屏文化底蕴深厚,各级文物“藏龙卧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官方的努力,更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文化的根脉。
来源:石屏县博物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