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周六)下午,江苏卫视《探宝说创团》全国招募线下推广活动如期展开,无锡博物院、江阴市博物馆、宜兴市博物馆齐聚南京博物院,三家博物馆以文物故事、非遗技艺和创意演绎,将历史与当代巧妙相连,让现场观众沉浸在跨越千年的文化之旅中。
宜兴市博物馆
紫砂承千韵,古镜照盛唐
作为“陶都”,宜兴以紫砂陶闻名于世。宜兴市博物馆不仅保存了陶瓷、青铜等珍贵文物,还记录着这座城市从史前到近代的文化脉络。活动现场,宜兴市博物馆副主任丁一秀带来骆驼墩遗址出土的平底腰檐釜,这件器物是远古生活的见证,也让人联想到先民炊烟袅袅的日常。
宜兴市博物馆的小志愿者蒋岑妍讲述唐代海兽葡萄镜的文物故事,让大家通过这件文物感受盛唐的繁华。锡剧经典选段《十八相送》,由胡慧与谢铮婉转唱响,让人在唱腔与水袖间,感受到江南文化的柔美与韵味。此外,宜兴市博物馆志愿者、工艺美术师江燕现场为大家进行社教展示——紫砂陶制作技艺,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千年传承的匠心。
无锡博物院
金杯映古韵,泥人寄乡情
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窗口,无锡博物院收藏了大量反映吴地历史与江南民俗的珍贵文物。活动现场,无锡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任宝龙,以馆藏文物元代“邓万四郎”款连生贵子纹高足金杯为切入点,阐述了元代金银器锻造工艺,也向大家科普了古人将寓意寄托在器物中的巧思。当讲到金杯上精细的纹饰时,现场的游客聚精会神地倾听。
无锡滑稽剧团带来的舞台剧《蟠桃会》,让文物中的角色“穿越”到南京博物院,众仙商量着结伴去看“苏超”,引得现场游客掌声连连,让文物之趣以更直接的方式抵达观众心里。特色社教展示环节,无锡博物院非遗区的陆易之现场讲述这一非遗技艺,现场观众驻足停留。无锡博物院讲解员陈帅一还带来了元代倪瓒《苔痕树影图》的解读,让倪瓒的书画技艺得以被大众认识。无锡博物院志愿者邰丹丹从八年前和锡博结缘开始说起,生动展现了“志愿者与文物”的情感勾连。
江阴市博物馆
金簪凝流彩,银龙佑澄江
江阴市博物馆珍藏着大量反映江南水乡与江防要塞历史的文物。江阴市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翁雪花带来的“谁把金凰系,长留云鬓间”分享,讲述的嵌宝石凤凰银脚金簪不仅是明代工艺之美,更是一段跨越数百年的女性审美与生活记忆。
江阴市博物馆讲解员吴婉玲分享“龙佑澄江:来自宋代银坐龙的守护”故事,让大家在龙首凤身的银坐龙雕刻中感受到宋代制作工艺的精湛与象征意义。“江博橙”志愿者团队中的母女搭档李莉和李若晞用亲身经历,分享四年来博物馆讲解的心路历程,让大家对博物馆志愿者的角色有了更深的认识。来自江阴市博物馆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的情景剧《霞客很行》,用轻松的方式重现徐霞客的壮阔旅程。现场,“龙凤呈祥·雕版印刷及印章”特色社教体验区人气火热,不少游客排队等候,将墨香与印纹带回家。
这场“三馆合璧”的文博盛宴,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展示,更是一次公共参与的实践。现场观众在互动中认识文物、感受非遗,在欢笑与感动间建立起与历史的情感连接。江苏卫视《探宝说创团》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方式,让更多人发现传统文化的美、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