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别称楚州、山阳县,从东晋到明清,一直作为郡、州、路、府的治所。民国三年(1914年),山阳县改称淮安县;2012年更名为淮安区。自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沟通长江与淮河水路运输,明清时成为“运河之都、漕运中心”。
推荐淮安区值得一看的景点: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淮安府署、吴承恩故居、沈坤状元府等。挑选作者本人拍摄的景点特色照片,题小诗(新韵)赞之。
1.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始建于1988年,总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70%为水面。
南北约800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主馆、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广场和仿西花厅等纪念性建筑。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周恩来日常穿的中山装(一级文物)以及佩戴过的纪念章(一级文物)和手书“上马杀贼 下马学佛”等。
2. 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故居,青砖、灰瓦、木结构,建于清末时期,有周恩来父母住房(周恩来出生的房间)、乳母住房,他提过水的水井和浇过园的菜地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周恩来(1898-1976年) 12岁以前生活过的地方,清宣统二年(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东北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3. 淮安府署
淮安府署,位于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东门大街,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一直沿用至清末,至今已有650余年历史,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是千年奇冤《窦娥冤》发生地,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窦娥冤屈感天动地,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至今,淮安府署大堂前广场,每天上演《窦娥冤》片段,作为旅游保留节目。


皮场庙,位于府衙西侧,供奉土地神,堂上高挂“神谴”匾额。朱元璋惩治贪腐,采用“剥皮实草”手段,官员若贪污在六十两白银以上者枭首示众,并剥下他的皮,在皮场庙执行剥皮,皮里填上草悬挂,以儆效尤。

题小诗一首《淮安府署》:
千年奇案窦娥冤,又见亡人犹可怜。
六月何朝不飞雪,剥皮实草也空然。
4. 吴承恩故居
吴承恩(1504-1582年),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故居原屋毁于抗日战争,1982年为纪念吴承恩逝世四百周年,迎接全国首次《西游记》学术讨论会的召开,在吴宅旧址复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门外有一方荷花池,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吴承恩挥笔其间。

故居大门,横匾“吴承恩故居”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所书。

吴承恩诞生地

悟园,“悟”有佛教“觉悟”的意思。清人张潮评价《西游记》是一部悟书,今以此得园名,吴承恩在这里“悟”出文学巨著《西游记》。

5. 沈坤状元府
沈坤状元府,2012年原址复建。
沈坤(1507-1560),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河下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状元,淮安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任职翰林院修撰、南京国子监祭酒。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在家为母守孝三年的状元沈坤,看到倭寇来犯、奸淫烧杀,于是散尽家财,招募上千名青壮,组成抗倭乡兵,将倭寇消灭在淮安境内,成为明代抗倭英雄。后被诬陷入狱,受酷刑折磨而死,终年54岁。
状元楼,沈坤骑马青铜雕像。原是抗倭岗楼,时称“御倭屯瞭所”,楼下藏兵,楼上瞭望、报警。后人为纪念沈坤抗倭功绩,将沈府附近一处的御倭屯瞭所,改建成状元楼。
伴竹居,沈家居所,位于老宅区。四周竹影婆娑,门窗雕刻细腻繁复,花窗图案精美。
寓园,依据河下古镇历史上最美的江南园林“寓园”复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