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旅游旺季遭遇基孔肯雅热冲击,蚊子成旅游业新变量。自7月8日国内发现首例境外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截至当前累计确诊已超7000例,广东地区尤为严重,过去一周新增2892例,其中2770例集中在佛山。此情况引发美国疾控中心上调对中国旅游的警示级别,并建议民众接种疫苗。
基孔肯雅热疫情对华南旅游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社交媒体上,关于“是否被华南蚊子劝退”的讨论热度上升,不少网友在小红书等平台发帖询问是否应退掉已定的旅游行程。
疫情后游客对健康风险的敏感度极高,一旦认为风险不可控,便会选择取消行程。这种心理在家庭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旦取消,很难在短期内由散客填补空白。华南暑期的黄金档从7月到8月中旬,正好与这次基孔肯雅热蔓延时间重合,导致旅游旺季的市场信心在短时间内崩塌,尤其在亲子和团队市场,核心客群的流失让整个暑期旅游市场按下了暂停键。
广东的酒店和景区也受到了冲击。酒店前台每天忙于帮人改期或退房,景区经理则因暴雨和蚊子问题头疼。相比之下,东南亚一些旅游国家面对蚊媒疾病时,市场冲击会小一些,原因在于防控手段做在前面,旅游公开信息更透明,游客心态适应性也更强。新加坡自2005年起,将清除孳生源作为工作重点,卫生局若发现蚊虫孳生地,将根据情况进行处罚。截至8月2日,新加坡仅通报17起基孔肯雅热症状。而这次华南的防控举措多为事后补救,游客的感知滞后,信心恢复缓慢。
旅游业卖的是门票和房间,更是安心。华南旅游商家除了防蚊,还要防恐惧。商家要让游客看到、摸到、感受到安全感,学习东南亚国家推出防蚊用品、健康保险、灵活退改一类的无忧出行套餐。这样游客买的不只是一次旅行,还有一种“我被照顾着”的感觉。华南旅游旺季丢了,不代表全年报废,可以将防护经验沉淀下来,变成未来市场宣传的一部分。
本文源自金融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