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全国各地都迎来了暑期旅游高峰。无论是皇家园林、历史古迹,还是特色文化街区,都成了游客们游览体验、感受文化的重要目的地。然而,高温天气和大客流量也带来了中暑、走失等风险。如何才能安全又畅快地游玩呢?
来看发生在北京颐和园的一幕。7月19日中午,一名从山东来的游客急匆匆地向民警求助,说和她12岁的儿子已经走散了4个多小时了。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青龙桥派出所民警胡文婧:这对山东籍的母子是上午9时左右从颐和园的北宫门进到公园里面,上山到一半的时候,妈妈就跟孩子商量,她在原地等孩子自己进去游览。一个多小时以后,孩子没回来,妈妈有点担心。他们也是第一次来颐和园,当时没有感觉到颐和园有这么大。因为她从北宫门上山,看到的就是一个山的侧面,所以她认为上去以后再下来就可以,但实际上山的路是四通八达的,可以一直下到前山,里面的环境还是比较错综的。
发动多方力量寻找
四十分钟后发现孩子
民警胡文婧让党女士提供了一张孩子当天拍的照片,把照片发到了警务工作群里,发动巡逻警力、安保人员和园区工作人员一起搜寻。
民警胡文婧一边让群防群治力量去寻找孩子,一边安慰党女士。根据她多年的经验,孩子应该是安全的。
民警分析,党女士的孩子此时很可能正像其他游客一样在园内游玩,由于没有哭闹或异常举动,再加上人群密集,一时难以被发现。四十分钟后,情况果然如民警胡文婧的判断一致:一名保安在景区一处热门景点附近发现了正在游览的孩子,平安无事。
民警了解到,男孩独自上山后,从另一条小路下了山,之后就被颐和园里的景观吸引,玩得忘乎所以,既没有留意时间,也忘了联系妈妈。确认孩子身体无恙、情绪稳定后,民警对孩子进行了耐心提醒,叮嘱他今后务必注意安全、及时与家人沟通。
暑期求助类警情增多
平均每天四十余起
胡文婧介绍,进入暑期以来,老人和儿童走失、物品遗失等求助类警情明显增多,平均每天接到四五十起。
面对这些走失、遗失情况,民警将失踪人员的照片、遗失物的照片及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工作群中,发动群防群治力量一起寻找,大大提升了搜寻效率。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治安支队副中队长王一栋:利用属地派出所,还有园区建立高效的处突体系,可以及时处理像游客走失、物品遗失这些突发的事件,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科学合理调配的效率。
安全游园方法一:照看好老人孩子,入园前为他们拍一张当天的照片。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青龙桥派出所民警胡文婧:我们建议带老人和小朋友出行的时候,最好随身给他们带一个电话手表、手机,哪怕是一个写着家人联系电话的小纸条,真有情况方便我们去联系。我们更建议给老人和孩子拍一张当天的照片,能充分地展示他的衣着体貌特征。如果真走散的话,第一时间提供照片方便我们帮忙找人。
安全游园方法二:一旦走失,原地等待。如遇家人走失,第一时间向警方求助。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青龙桥派出所民警胡文婧:我们建议如果走散了,在原地等。家人如果很着急,留一位在原地等,一位放射性地寻找,问一下工作人员离哪个出口近或者离哪个人员比较聚集的地方近,然后过去找一下。当然还是要先跟我们联系,因为找人这件事我们肯定更专业一些。
除了照看好家人和随身财物,民警提示,游客可以提前了解景点的布局,上网查一查图文攻略,以便更加顺畅地游玩。
安全游园方法三:提前做攻略,现场多询问。
民警介绍,进入暑期以来,天坛公园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高峰时段更是人流密集,园区内比较拥挤。由于最近天气炎热,游客们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应及时向警方或工作人员求助。
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天坛派出所民警谷翰伦:我们目前应对暑期大人流的这个情况是日常安排5名警力进行常态化的巡逻,在这几个网红的景点分别是祈年殿、圜丘跟回音壁。同时我们在巡逻过程当中也会提供一些为民便民的服务措施,包括我们会随身携带一些紧急的药品、防暑避暑的用品。
多点位巡逻监测
及时应对拥堵
除了大型公园之外,还有一些热门景点空间比较小,在游客量较大时更容易出现拥挤现象。
民警介绍,节假日期间,南锣鼓巷单日最高人流量可达十几万人次。当大量游客同时聚集在狭窄的胡同内时,容易引发拥挤踩踏等安全隐患。为了掌握主街内的人流量情况,民警在多个关键点位进行执勤巡逻,动态监测人流密度,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拥堵情况。
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交道口派出所副所长李娟:南锣鼓巷主街的每一个重要点位都会安排执勤警力,他们会通过直观的监测上报每一个点位的人流情况,同时我们结合监控器会对南锣鼓巷主街的人流量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估,当达到一个峰值的时候,我们就会采取措施让进入主街的游客绕行,使主街的游客的人流量降下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