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攀登
《冀图悦读》栏目今日推荐
珠峰在下,梦想在上。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珠峰,想要登顶,需要永不言败的攀登精神。本期节目,秦皇岛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和生命重建手工皮具坊创办人王丽萍为您推荐《无尽攀登》,一起走近无脚登山家夏伯渝的珠峰梦,聆听生命最壮丽的交响!
点击收听《冀图悦读》音频版
今天,我想以自己轮椅上十年的人生体悟,给大家推荐一本让我心灵震颤的书——中国登山家夏伯渝老师的自传《无尽攀登》。1975年,26岁的夏伯渝老师在攀登珠峰时,为了救队友让出了自己的睡袋,结果自己因严重冻伤失去了双小腿。可这场灾难并没有终结他的珠峰梦,在之后的43年里,他顶着癌症、血栓等各种病痛的折磨,五次冲击世界之巅。终于在2018年5月14日,69岁的他靠着假肢成功登顶,成为中国首位无脚登顶珠峰的人,也是继姚明、刘翔、李娜之后,第四位获得劳伦斯世界体育奖个人奖项的中国人。
对我来说,这本书就像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第一次翻开它时,封面的冰镐图案让我久久凝视,那让我想起了我们手工皮具坊里的工具——一个是征服巅峰的利器,一个是修复生活裂痕的武器,在我生命里产生了奇妙的共振。夏伯渝老师说“戴上假肢的第一天,我就知道这不是终点”,这句话也成了我的座右铭。 书中写到夏伯渝老师失去双腿后,在病房里盯着窗外的槐树,数着树叶一片片掉落,那种平静的绝望,一下子就击穿了我的记忆。2010年的冬天,医生指着我的核磁共振片子说,脊柱里的骨刺像钢针一样刺伤了神经,双腿怕是永远失去知觉了。就是这场脊柱占位性病变,让我的人生从此困在了轮椅上。我和夏伯渝老师的遭遇,一个是瞬间的剧变,一个是缓慢的蚕食;一个在风华正茂时坠落,一个在人生中途被禁锢,但那份面对残缺的挣扎与抗争,却是相通的。
夏伯渝老师说假肢带来的剧痛“像有人用铁钳撕扯根本不存在的半条腿”,可他却把这当作“珠峰的召唤”。我把这种智慧带到了我们“生命重建手工皮具坊”,伙伴们有莫名的神经痛时,我就让大家专注地给皮带、皮包打斩孔,告诉他们“每一锤下去,都是向疼痛宣战”!现在,我们坊里每天此起彼伏的敲打声,成了最独特的“止痛药”。
夏伯渝老师在书里还详细记录了他改造假肢的过程,用摩托车刹车片增加冰面摩擦力,把登山扣改造成适用快拆装置,这些“土法创新”真让人拍案叫绝!在我们皮具坊,类似的创新也不少:孙月网购各种零件组装成可以带轮椅外出的车头;王哥用残肢固定皮料,配合单手缝纫;我把广告架子改制成微型皮线版……您瞧,夏老师用刹车片征服珠峰,我们用器械创造美——残缺的身体,反而激发了最惊人的创造力!
书中有段话我特别想分享给大家:“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一定要登珠峰?我想说,山就在那里,而我的生命,不能停在1975年的那个雪坡上。每一次戴上假肢,我都在修复那个破碎的自己;每一次失败,都让我更接近真正的顶峰。”这本书里最动人的,就是描写他第五次冲顶的部分,“登顶那一刻,我没有欢呼,只是跪在雪地里,用手抚摸着8848米的土地。我的腿不在这里,但我的灵魂,终于站在了这里”。朋友们,我常常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珠峰。对夏伯渝老师来说,珠峰是8848米的物理高度。对我们残疾朋友来说,珠峰可能是走出家门的第一步,可能是完成一件手工皮具作品,可能是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
这本《无尽攀登》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失去了什么,而在于如何面对失去,并从中找到新的可能。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正在经历病痛的折磨、命运的打击、自我怀疑的黑暗,请试着翻开这本《无尽攀登》,让夏伯渝老师的冰镐凿开你心中的冻土。让我们跟着《冀图悦读》栏目一起读书吧!
END
关注我们
来源|《冀图悦读》栏目组
策划|李田、王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