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友发帖称,多名游客在北京慕田峪长城检票口不到100米的地方被蜜蜂蜇伤,有人倒地,有人哭泣,并且还有一辆120急救车驾驶过长城慕田峪--石碑旁。景区称因地质灾害临时关闭,工作人员称没听说过蜜蜂蜇人的事情,蜜蜂和马蜂都有可能蜇伤人,而马蜂的攻击性相对较高,无论被谁蜇伤后,蜂毒中的化学物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剧烈的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还不止一位网友发帖称在慕田峪被蜇伤,还有游客晒出了筑在长城内的蜂巢,不得不说,这名游客如此近距离的靠近蜂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惊扰蜂巢最易引发蜜蜂或马蜂的群攻,而惊扰不限于捅或晃动靠近蜂巢,处在距离蜂巢2到10 米的范围内都足以让工蜂会释放信息素,这种挥发性的物质能够将巢内的工蜂召集起来对入侵者发起群攻,一旦被攻击入侵者身上就会沾到信息素,这会导致更多的工蜂对其进行攻击而周围无辜的人也会因沾到信息素而被连累。
例如,广西柳州一景区多名游客被马蜂蜇伤说是有人捅了马蜂窝,30到40次蜇伤所释放的毒素就足以致人死亡,但马蜂的毒素会引起一部分人的过敏性休克,这导致一定比例的人被蜇一次就丧命,而此次事件事发地位于检票口不到百米处,而且是多人被蜇。
很有可能蜂巢就在该区域附近,由于检票口附近人员密集,声音,脚动等振动频繁,加上八月本就是蜂王繁殖的高峰期,此时蜂巢内部的工蜂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而高温让蜂群的代谢加快,其神经系统越发敏感,更容易被激怒,持续地惊扰终在某个时刻达到了持续高度警觉的工蜂的攻击阈值,因此它们倾巢而出对多名游客发起攻击。
无论是蜜蜂还是马蜂,在未受到惊扰的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人,但在游客络绎的景区,被游客无意之举惊扰的蜂巢之余往来的游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游客应远离蜂巢,避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避免使用含甜味的护肤品或带甜味的饮料,而景区应加强巡逻,立警示牌,在必要时清除威胁游客安全的蜂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