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的校园里,每当“张掖”二字轻轻入耳,心底总会泛起对故乡临泽的深切眷恋。这座被祁连山融雪温柔滋养、经戈壁风沙细细打磨的小城,以其独有的风骨,在记忆里愈发清晰鲜明。丹霞山峦的褶皱间,藏着岁月层层叠叠的沉淀;黑河波光的流转中,漾着时光缓缓铺展的故事——它们交织成网,共同构成了回望故乡时,那方最温暖的坐标。
临泽的底色,是浸透在时光里的红。丹霞山的赤橙黄绿在阳光下铺展成大地的调色盘,那是亿万年地质运动写就的磅礴史诗——岩层在风沙与流水的雕琢下,沉淀出“顶平、身陡、麓缓”的奇特身姿,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自然演化的密码,堪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片红土地更镌刻着不朽的精神印记:当年红军西路军曾在此浴血奋战,滚烫的热血与丹霞的赤色相映,铸就了永不褪色的信仰坐标。山脚下的纪念馆里,锈迹斑斑的马刀仍凝着硝烟的温度,泛黄家书上的字迹在岁月里愈发清晰,无声诉说着那段不屈的抗争史。临泽的红,从来不是单一的色块。它是地质的馈赠,是自然的奇观,更是融入土地血脉的精神图腾,在代代相传中,成为临泽最深刻的生命底色。
临泽的脉络,是流淌在戈壁间的绿。黑河如一条翡翠丝带穿城而过,温柔地缠绕在荒漠边缘,为这片土地系上生生不息的生机。如今的河道两岸,防护林已织成浓密的绿网,曾经泛着白碱的土地,正被连片的葡萄庄园温柔覆盖。“戈壁农业”的兴起,让临泽人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旧模式——智能温室里,无土栽培的蔬菜在精准调控的光温水气中舒展叶片,物联网设备正实时捕捉着每一丝温湿度的变化。这份在干旱土地上倔强生长的绿意,是一代代人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出的希望。在戈壁与绿洲的交界线上,临泽人正以坚韧的创造力,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篇章。
临泽的味道,是浸润在时光里的甜。金秋时节,“中国枣乡”的美誉随临泽红枣的甘醇飘向四方,家家户户屋檐下悬挂的成串小枣,如玛瑙般泛着诱人的红光,在风中轻轻摇曳。作为家乡最鲜明的名片,临泽红枣承载的不仅是独有的味觉记忆,更凝结着果农们四季耕耘的辛劳——从春日疏花、夏日防虫到秋日采收,每一颗饱满的果实里,都藏着日光的温度与汗水的咸。如今,电商平台架起了通往远方的桥梁,让这抹香甜抵达更广阔的天地。镜头前,果农们用带着乡音的话语介绍着红枣的故事,那份藏在皱纹里的踏实与笑意里的淳朴,比枣肉更让人心头温润。临泽的甜,从来不止于舌尖的甘美,更是融入烟火日常的生活本味,在岁月流转中,酿成了临泽人最绵长的乡愁。
作为新时代的临泽学子,我们带着故乡的印记走向远方,目光所及的每一处风景,都在悄悄酝酿着回馈这片土地的热忱。在我们年轻一代的接力中,丹霞的红会在岁月里愈发醇厚,黑河的绿将向戈壁更深处蔓延,红枣的甜会随着时代的风飘向更远的地方。就像祁连山的雪水,从古至今,始终以清澈的姿态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让生命的力量在时光里永远鲜活,生生不息。(作者:尹钰 2024级河西学院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