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亚市人民政府_媒体看三亚】
8月,鹿城处处生意盎然。晨曦微露,三亚月川生态绿道上已人影绰绰。市民游客或漫步于绿影婆娑的树林下,或骑行于蜿蜒的小道中,一家三口、白发老者、青年男女的身影交织成趣,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全民健身图景。这条位于临春河上游、示范段长1.2公里的生态绿道,正是三亚近年来构建全域健身设施网络的生动缩影。
6月17日,在三亚市体育中心训练场免费开放的跑道上,市民在跑步。记者 刘琪成 摄
一座座城市生态公园不仅为三亚市民增添了欣赏城市生态美景的好去处,也构建了覆盖面广、类型多样、普惠性强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公园+体育”模式,激发群众健身热情。
市民刘先生在白鹭公园沿着步道奔跑,两侧的步数标识与花草绿荫让他直呼“跑一回,神清气爽!”山水国际小区居民何先生带着家人散步,从家步行15分钟左右便可到达这片健身天地:“景色好、离家近,随时随地都能健身。”
漫步三亚城乡,健身设施已深度嵌入城市肌理。从月川生态绿道的慢行道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智能健身器材,从三亚湾的沙滩排球场地到丰兴隆桥头公园的笼式足球场,运动场景随处可见。全市拥有各类体育场地数量超过4616个,涵盖各类综合性运动场、球场、海上运动场、沙滩运动场,以及户外健身场所、运动公园、健身步道等,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显著提升。
3月23日,2025年三亚市全民健身沙滩健康跑在三亚湾举行,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加。(资料图片)记者 袁永东 摄
生态绿道修到哪,哪里就充满活力。近年来,三亚深入落实《三亚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在三亚湾、红树林生态公园等地打造融合型健身设施,推动“公园+体育”模式广泛落地。
下班去哪儿?8月3日晚,吉阳区青年夜校的教室里热度不减,年轻人或随节奏舞动,或在球场挥洒汗水。作为公益惠民项目,这里以“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模式搭建成长平台,2025年推出的两期课程涵盖运动健康、职业技能等领域,吸引数百名青年积极参与。
共青团吉阳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倾听青年心声,优化课程设置,拓展教学阵地,让青年夜校成为服务青年成长、助力自贸港建设的“青春舞台”。
从公园绿道到夜校课堂,体育与文化双轮驱动,正绘就一幅全民健康与青年成长交织的幸福画卷。
(记者 刘盈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