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夏日报】
随着多地开启“高温炙烤”模式,避暑游需求激增,成为旅游市场新引擎。宁夏,这片常被外界以“塞上江南”称道的土地,实则蕴藏着得天独厚的“清凉富矿”,亟待以战略眼光深挖,将“凉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热经济”。
先天优势,得天独厚。宁夏虽地处我国西北,但得益于较高的平均海拔(尤其是六盘山区)和相对干燥的气候,夏季平均气温显著低于同纬度地区,特别是南部山区,堪称天然“大空调”。贺兰山的葱郁、六盘山的苍翠、星罗棋布的湖泊湿地,共同构建起层次丰富的避暑生态空间。这“凉”资源,是宁夏区别于传统“火炉”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发展避暑旅游不可复制的“天赋”。
发展避暑旅游,绝非仅靠温度数字。宁夏需系统整合资源,打造“立体清凉”体验。深耕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六盘山旅游区、火石寨丹霞地貌等核心避暑目的地,完善森林步道、亲水设施、星空营地等,让游客沉浸于山水之凉、星空之静。利用独特的历史文化(西夏陵、水洞沟、长城遗迹)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开发“夜游博物馆”“非遗工坊体验”“星空下的民俗演艺”等避暑型文化产品,以文化浸润消解暑热烦闷。将宁夏特色美食(如鲜美的盐池滩羊、清爽的八宝茶、沙湖大鱼头、各色凉皮小吃)融入避暑套餐,让味蕾也感受“塞上清凉”。引导南部山区及黄河沿岸的传统民宿升级,结合田园风光、果蔬采摘、农家消夏活动,发展高品质乡村避暑民宿集群,让游客在“慢生活”中觅得清凉。
夏日的“清凉”是稀缺资源,更是宁夏旅游转型升级的宝贵机遇。唯有立足禀赋、系统谋划、精心打造、用心服务,方能将这片“塞上江南”的独特清凉,转化为吸引八方游客的“金字招牌”,让宁夏在火热的避暑经济中脱颖而出,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清凉篇章”。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