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文化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基因。
三千年的建城史与八百年的建都史,让这座城市沉淀出独特的文化气度,这也是我这个北京人最引以为傲的。
从胡同里的老北京生活,到故宫、天坛等历史遗迹,再到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北京始终保持着一种难以复制的文化魅力。
这种文化氛围不仅体现在城市风貌中,也深深植根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1994年,从圆明园画家村出走的第一拨人,把画布和理想一起种进了北京通州的一片庄稼地。
三十年过去,玉米地成了美术馆、咖啡馆、二手书店,油烟混着丙烯,把北京的“文化空气”熬得更稠、更野、更接地气。
尤其北京市政府往东迁徙,给宋庄周边带来了更多关注。
北京市区自驾40分钟,艺术周末的citywalk,便成了盛夏中,值得回味的文化体验。
上午:10:00-12:00 上上国际美术馆
宋庄内大大小小的美术馆非常多,最主要的是宋庄美术馆和上上国际美术馆。
7月-8月,上上国际正在举办“千里之行”2025全国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
以我看展的经验,每年暑期,各美院毕业展必有佳作。
几年前免费的央美毕业展,这几年逐渐变成收费展览,而且越办越大,观展的人也越来越多。
“千里之行”的策展,收集了全国美院毕业院校的学生作品,有本科也有研究生。
周末50元+的单人票价,蛮值。
上上国际美术馆建筑模拟了集装箱造型,内部有上下两层空间,几千平米大。
这次毕业展用足了空间,几百件上油画、雕塑、装置艺术作品铺陈在挑高展厅中。从写实到抽象,从传统到数字媒体,每一件作品都传递着青年人的先锋思考。
整个展览需要2小时带脑参观,与青年人的思维共振,每次都受益匪浅。
不同材质的应用
生活气息的提炼
对伤痛的思考
对传统文化的调侃
中午:12:30-13:30
宋庄的画家来自全国各地,带来了艺术,也带来了餐厨锅气。
在宋庄小堡南街上你可以吃到云南菜、泰国菜、江西菜、湖南菜、东北菜、常德粉。
这些餐厅,只为周围社区提供服务,随便一家就开了七八年,很难不好吃。
杜鹃花开
dp收录10年
人均消费:50元
[土法烧公鸡]公鸡肉质紧致,味道很香
[金钱蛋]先煮再炸后炒,蛋黄口感沙沙
[井冈山豆皮]
井冈山斗争时期,当地百姓把优质黄豆磨成豆浆,揭皮、晾干后制成轻薄如纸的豆皮,既易保存又富含蛋白质,成为红军的重要补给。
2018 年起,这道美食被列为井冈山旅游代表性饮食文化符号。
[老火干贝冬瓜汤]
清澈的汤水非常鲜,湿热的天气,一碗冬瓜汤让人浑身通透。
下午:13:30-14:30
holootype博物馆咖啡
宋庄的咖啡馆也有许多家,比起市内艺术街区比如798,这里打卡的人就少了许多。
第一次看到眼镜蛇标本,是年初在荒野植物园。当时寄卖的矿石标本和动物骨骼标本让我大开眼界。
宋庄新开的这家是,标本工作室团队的根据地。
漂亮的空间内,密集展示了矿石、化石、动物的标本和昆虫标本等等。
本来想进来坐坐休息一下,一进门就被工作人员带着好好认识了一下神奇的大自然。
除了挂起的座头鲸和两个人类头骨是3D打印外,其他全是真品。
下午15:00-16:30
春风在书店
书店也是艺术街区生态中的重要一环。宋庄的书店有佳作书局、春风在。
春风在就在小堡南街上,店里常驻好几位毛毛馆员,不大的空间里竟然寄出了阅读区、休息区、咖啡区和书架展示区。
远离市区的宋庄,人活得松弛,宠物也养的肥硕,一只只肥肥的毛孩子,各自霸占个角落,睡的可真舒服。
准备回家,离开时又去了五花商店,买了手工冰淇淋和西双版纳碱水面包,这是宋庄自己的“土特产”。
宋庄的魅力,在于艺术与生活的无界交融。
从先锋展览到市井美食,从咖啡香气到书页沙沙,这座“画家村”用多元姿态诠释着北京艺术的另一面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