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东区东高皇街道土寨沟村的山坳间,一片占地2000亩的建筑群正悄然改变着城市的肌理:曾经杂草丛生、蛇虫出没的废弃砖窑和战备粮库,如今已蜕变为集民宿、餐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逍窑妙境”。
这个投资2.7亿元打造的文旅项目,不仅让老建筑重焕生机,更成为卫东区推动城市更新、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8月4日上午,站在保存完整的砖窑前,仍能看到上世纪20年代德国工程师设计的原始结构。暗红色砖墙上斑驳的青苔与裸露的钢筋混凝土形成强烈对比,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我们在改造时保留了80%的原始墙体,仅对承重结构进行了加固。”河南中旅集团副总裁赵红云介绍说,公司在窑内增设了氛围灯和餐椅,使原本阴暗的砖窑摇身一变成为可供游客就餐的小吃长廊,“我们引进了开封灌汤包、郑州烩面、铜锅涮肉等特色美食,游客在园区逛累了,坐在窑洞内品尝美食的同时,看着周围的红砖墙,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心跳”。
在逍窑妙境民宿区,沿路的一排老窑洞与草坪上的帐篷相映生辉。这里曾是上世纪60年代的战备粮库,如今外墙改建了黑色金属框玻璃门,与内部裸露的黄土墙形成“刚柔并济”的视觉冲击。在设计师的巧思下,粮库、老民居四合院被改造成民宿、酒吧、咖啡馆、餐厅等,满足游客的各类休闲需求。
东高皇街道土寨沟村、小店村的村民见证着这块土地的蝶变。小店村村民林秋娟在逍窑妙境乡村民宿产业文化园建设之初就应聘到此工作:“这里变化实在太大了,粮库和砖窑早就废弃了,杂草有一人多高,除了放牧牛羊,村民都不会来这儿。现在,这里到处是草坪,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吸引着各地游客。”
“平时入住率在50%左右,到了节假日一房难求。”民宿产业文化园客房工作人员、土寨沟村村民贺晓丽说,“我们都忙得脚不沾地。”
在共享菜园民宿区,土寨沟村村民崔素红正帮助客人采摘有机蔬菜。她身后的玻璃温室里,番茄、黄瓜等长势喜人。“客人租下民宿后,可以自己种菜、做饭,体验农耕乐趣。”崔素红说。
“偶然间在短视频社交平台刷到这里,没想到实景比视频里更美!”赵女士来自郏县,趁着放暑假,带着两个女儿来此小住,“孩子特别喜欢这个菜园,每天睡醒都要出去摘番茄。”
夜幕降临,保留原始窑炉结构的霍夫曼美食街亮起暖黄色的灯光,游客围坐在炭火旁品尝铜锅羊肉。逍窑妙境副总经理张巧红介绍说,为了丰富游客体验,逍窑妙境不定时开展非遗打铁花、草坪音乐节等活动,并把周边村落的红薯粉条、自酿葡萄酒、石榴等土特产纳入采购清单,联动周边的金牛山石榴园、蒲城古陶文化产业园,形成“吃住游购娱”多业态全链条休闲体验带。
这种“政府引导+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模式,正成为卫东区城市更新的典型路径。
为有力有效推进项目建设,卫东区政府成立逍窑妙境项目工作专班,协调区交通运输局升级道路、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铺设管网、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实现园区5G信号全覆盖。“我们不搞大拆大建,而是通过微改造激活存量资源。”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张朝雨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边3个村集体收入不断提高,实现真正的造血式振兴。(来源:平顶山卫东区委宣传部 作者:朱江淼 刘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