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渡的风,有两个传说,一个是人类始祖女娲娘娘姓风,死后埋在这里,人们称为风陵;另一个是黄帝时代,黄帝的六相之一风后,与蚩尤作战被杀,埋葬于此,后来建有风后陵,风陵附近的黄河渡口就叫风陵渡……
风陵渡,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也是黄河大“几”字底下那个拐弯的地方,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悠久的历史传说,风陵渡在晋陕豫三省人民的心目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记得三十年前,到潼关出差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一定要去黄河渡口看看,那个时候还没有建潼关古城,这里叫“港口”,是潼关的老县城,我怎么也不会把这里与港口联系起来,在我的印象中,港口都是海边有大船的地方。朋友给我解释,这里曾经也是船运繁华之地,汉唐时期,京城长安的大量物资都是从这里运过去的……
站在潼关老县城的黄河边,朋友给我指向北方,说那就是黄河,西边就是渭河与北洛河,在我看来,这面前就是一大片一大片浑黄的大水域,根本分不清……
那天,朋友请我们吃的是黄河大鲤鱼,红烧的,还把我们带到打鱼的地方,很清楚地记得捕鱼的工具,就是那个古老的十字架下吊着的渔网……
朋友指着河对面的一处高台,说那里就是风陵渡……


如今,站在风陵古渡口,再看对面新建的潼关古城,感觉亲近了许多……
风陵渡,对于我老婆来说,更有着一番意义。那天早上离开永济时,我说走国道慢半个小时,老婆立即说走高速,“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我要尽快看到郭襄遇见杨过的风陵渡”我笑着说,又一个被金庸忽悠的“金庸迷”……
风陵渡能够被金庸写进《神雕侠侣》里边去,纯粹就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黄河在这里拐了个直弯,把方向由北向南,调整为由西向东,直奔大海而去……
《神雕侠侣》中十六岁的郭襄,在风陵渡的一家客栈里,听闻了神雕大侠杨过的故事,下决心要找到杨过,不料次日就在风陵渡口,遇到戴着面具的杨过,仰慕不已,两人在相处中杨过取下面具,郭襄见到了形象俊朗的杨过,加之杨过对小龙女的一片钟情,让她更是心生倾慕……
无赖杨过只钟情于小龙女,郭襄因此而终身未嫁……


站在风陵渡口,看着这漫漫东去的黄河水,想到了1937年的8月,日寇全面侵华已经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周恩来带领彭德怀、聂荣臻、徐向前等我军将领,就是从潼关渡口来到风陵渡,再到太原与阎锡山商讨八路军进入山西抗日事宜的……
风陵渡,现在已经失去了渡口的意义,而在那个经济落后没有黄河大桥的社会里,风陵渡,对于黄河两岸的人们来说,该有多么的重要啊……
站在风陵古渡口,风陵渡的风吹走了曾经的繁华,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