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说到泰山,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作为“五岳”中的“东岳”,泰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早已超越了一座山的范畴,“五岳独尊”的美誉更是家喻户晓。千百年间,泰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传奇。
泰山坐落于我国山东省中部,绵亘在泰安、济南、淄博三座城市之间,而大多数游客探访泰山,都会先抵达泰安市。前段时间,我就和上海的朋友一同来到山东泰安,想要登上这传说中的“五岳独尊”。出发前,上海的朋友一直对泰山充满想象,在他印象里,能被历代帝王尊崇、被文人墨客追捧的“天下第一山”,必定是高耸入云、气势磅礴,让人望而生畏。
然而,当我们真正站在泰山脚下,上海的朋友却露出了些许意外的神情:“原来泰山,作为‘五岳独尊’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啊?” 确实,泰山最高峰玉皇顶的海拔高度为1545米,这个数字放在全国名山大川中,似乎并不算突出——比起西岳华山的2155米、黄山的1865米,甚至不如四川的峨眉山(3080米),就连隔壁的沂蒙山主峰也有1156米。单从海拔来看,泰山似乎确实“不够高”。
但如果你因此小看泰山,那就大错特错了。泰山的分量,从来都不是用海拔计来衡量的。自古以来,泰山就被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是百姓心中的崇拜之地,更是帝王告祭的神山。“泰山安,四海皆安” 的说法流传千年,就连泰安这座城市的名字,也寄托着人们对国泰民安的祈愿。
从秦始皇开始,到清代结束,先后有13代帝王亲自登上泰山封禅或祭祀,更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多达72次。想象一下,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帝王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在泰山之巅祭天祀地,祈求江山稳固、万民安康,这样的仪式感,赋予了泰山无可替代的文化象征意义。
走在泰山的山道上,你会发现几乎每一块石头、每一处刻痕都在诉说着历史。山体上留存着20多处古代建筑群,从山下的岱庙到山上的碧霞祠,红墙黄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既有皇家建筑的庄严,又不失山林古刹的清幽。更令人惊叹的是,泰山上还有2200余处石刻碑碣,从秦始皇的《泰山刻石》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历代文人的题咏到近代名人的题词,这些文字穿越千年,将泰山的人文底蕴堆砌得愈发厚重。
如今,泰山不仅是我国著名的5A级旅游景区,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这份荣誉,正是对泰山“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盛”的最佳肯定。对于很多游客而言,到了山东若没去泰山,就像到了北京没去故宫,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别看泰山海拔不算顶尖,真要爬起来,可不是件轻松的事。从山脚的岱庙出发,经中天门、十八盘,再到南天门,最后抵达玉皇顶,全程徒步约10公里,落差近1300米。尤其是十八盘,那陡峭的石阶像一条天梯挂在山间,石阶狭窄陡峭,抬头望去几乎与天相接,不少游客爬到这里都累得气喘吁吁,手脚并用。但也正是这份 “辛苦”,让登顶后的成就感格外强烈——当你终于站在玉皇顶,俯瞰群山匍匐在脚下,云海在山间翻腾,那一刻才能真正体会到 “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仿佛瞬间读懂了古代帝王在此封禅时的壮志豪情。
泰山还有不少“网红”打卡点,最著名的当属那块刻着“五岳独尊”的石碑。这块位于玉皇顶附近的石碑,早已成为泰山的“形象代言人”,每天都有无数游客排着队与它合影,只为留下一张“到此一游”的纪念照,仿佛与它同框,就能沾染上泰山的灵气与威严。
而泰山日出,更是无数游客心中的执念。为了在山顶看到那一抹破晓的霞光,很多人选择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登山,在夜色中沿着石阶向上攀爬。山间的夜晚格外宁静,只有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晃动,耳边是同伴的加油声和自己的喘息声。即便爬到山顶后可能因为天气原因看不到日出,这段夜登泰山的经历也会成为一生难忘的记忆——当晨曦微露,山风拂面,看着身边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因为共同的期待而彼此鼓励,那种感觉格外温暖。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爬一次泰山更像是一种“仪式”。它或许没有珠峰的雄伟,没有黄山的奇秀,但它承载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国泰民安”的期盼。就像一位老者说的:“泰山的高度在脚下,而它的分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你觉得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