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崇左市壮族博物馆人气高涨。经历5个月闭展改造的“百里岩画 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重启大门,迎来了参观热潮。7月31日,记者实地探馆,与众多来自广西和全国各地的游客一道,探索千年花山岩画之谜,与骆越先民隔空对话。
花山岩画分布在崇左市境内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为生息繁衍在左江流域的壮族先民所绘制。岩画上的图像,记录的是距今约2000年前的祭祀场景,与岩画所在的山崖、山峰下的河流、对面的台地,共同构成了神秘又震撼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2015年10月,崇左市壮族博物馆推出 “百里岩画 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作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展览将文化景观与博物馆展示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壮族历史文化。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资料图片
2016年7月,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广西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第一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在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程中,“百里岩画 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肩负起重任,它不仅是花山岩画的忠实守护者,更是后世深度解读古老骆越文明的无价密钥。岩画本身是不可移动的文化景观,如何将其“搬入”博物馆并生动诠释是个难题。
当科技浪潮奔涌而至,崇左市壮族博物院选择主动拥抱这场变革。今年7月15日,正值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九周年,改造提升后的陈列展重启。借助数字屏、互动装置、多媒体展示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展览将左江花山文化景观视为一个完整精密的文化生态体系展开叙事。
▲游客穿过裸眼3D光影通道。
站在展厅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改造后的裸眼3D光影通道。威严的花山王像在序厅巍然而立,两侧的灯膜上投射出远古山川的轮廓,将游客带入千年骆越秘境。来自广东东莞的七年级学生小张,站在通道中回头望去,眼睛里满是惊奇:“感觉自己真的回到了2000年前!”
▲动画展示花山岩画中的祭祀场景。
“游客总在追问:花山岩画是谁画的?怎么画?为何画?”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副馆长韦浩东指向改造核心区。在“天书释义”展区,祭祀场景正以动画情节重现:赤膊的骆越祭司击响铜鼓,人群踏歌而舞,或曲肘举手、或曲膝跺步,与展柜中的战国铜鼓交相辉映。“以往我们只是静态展示相关文物或图片,如今,动态画面让观众能更直观地了解古骆越先民的生活、信仰以及人生哲学。”韦浩东看着展台前正踮脚张望的孩童感叹。
▲游客在虚拟岩壁体验古骆越人登崖作画的过程。
除了“天书释义”展区带来的全新体验,“骆越神笔”互动墙也深受游客喜爱。“我们对原有的岩壁墙进行了改造,运用互动投影技术进行沉浸式设计,还原了花山岩画作画场景。” 韦浩东介绍道。根据互动墙上的提示,记者选择了“悬吊法”作画指令,投影中瞬间垂下藤蔓,赭红色的岩画小人悬空摆荡。当记者用手“涂抹”虚拟岩壁,一只赭红色猎犬渐次成型,活灵活现地跃然于眼前。
▲弧形巨幕展演《花山畅想》微影片。
接下来,韦浩东带记者走向弧形巨幕。屏幕上,正播放着花山秘境影片。
▲新增“我是花山守护人”打卡点。
在“倾力守护”区,游客温女士按下手印宣誓,数字证书即刻生成——“您已成为第110位花山守护人”。“这份守护承诺为观展增添了独特的体验。” 温女士激动地跟同行的伙伴分享感受。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馆长李敏表示,此次改造提升的初衷在于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满足游客对展览日益增长的体验需求。“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更全面、深入地展示花山岩画的内涵。这次的提升不仅仅是视觉效果的改善,更是对文化内容的深度挖掘。”李敏强调,新的展览将以更生动的方式,帮助游客理解花山岩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智能机器人“小花”与小游客互动。
▲游客在博物馆探索花山岩画之谜。
值得一提的是,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在游客接待方面表现不俗,去年接待游客达到17.831万人次,今年截至目前接待人数已达9.9374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其中,散客与研学团队各占50%,成为2025广西旅游年“跟着文物古迹游广西”特色主题研学旅游的热门打卡点。
随着“百里岩画 骆越神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陈列”的重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仅为观众们提供了全新的互动体验,也为花山岩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李敏表示,未来博物馆还将加强馆际交流与科研机构联动,开展更多智能化和互动性活动,让更多人走进花山文化,共同守护这一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信息来源: 广西云客户端
编 辑:岑剑玲
校 对:张盈盈
一 审:雷宝蔚
二 审:黄振睿
三 审:黄骙瑛
更多精彩,点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