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旅行的搭子,是我的朋友兼同事肖肖。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俩都是标准的“J人”,喜欢凡事有计划,做事也都是认真负责的类型。
但这次的日本自由行,我俩却从头至尾奉行了“散漫主义”,出发前,关于每一天的行程安排只有一句话、甚至不足一句话的描述,每天去哪里逛全凭心情。
(出发前列的每日行程)
出发前本来也担心过旅游过程中会因为准备不周会出现一些临时突发状况,而且因为我俩是第一次结伴出去玩,我甚至还担忧过旅游过程中会不会因为观念不一致而出现意见分歧闹矛盾的时候。
而实际上旅游结束后发现,以上担心的事情统统没有发生,不仅如此,我们整个的旅游过程还处处充满了惊喜,旅游体验感远超预期。
东京游第一站,竟然去追星?
在出发前几天,旅游搭子在微信上和我商量,能不能到时候抽一点时间,陪她去追个星。细问才知道,她喜欢的某运动员正好在我们旅游期间在日本打比赛,且比赛的场馆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而且幸运的话甚至可以蹲到他们的上下班照片。
我向来不喜欢扫兴,当时虽然还不知道是哪个运动员,但我也满口答应了,反正对我来说,去追星运动员也是一个新鲜的体验。
于是,在刚到东京的第二天早上,还来不及睡懒觉和吃早餐,我和旅游搭子就早早起床、洗漱出门、在早上8点多的刚苏醒的城市街道疾步快走超过一个个拿着公文包的上班族,去有可能遇到运动员的地方“碰运气”了。
(每天必经的小路)
早上9点多,我们决定先吃点东西填饱肚子,于是去便利店买饭团和咖啡。等吃完早餐又逛了一会儿准备下一步计划时,惊闻“噩耗”,粉丝群里有姐妹发照片我们要追的偶像几分钟前刚离开此地,与我们刚好擦肩而过。
本来因为我们的追星活动到这里就会画上句号,但到了下午,又来了反转。旅游搭子兴冲冲地和我分享,她追的偶像在刚结束的这场比赛、原本她不抱期待的一场赛事中赢了,所以明天会继续和另一队比,所以她决定明天下午要去现场给偶像打call。
于是,我们就立马买了第二天在东京体育馆进行的比赛的观众票,计划第二天去现场看比赛。
我是第一次在现场看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所以虽然我不太追星,但也乐意陪朋友去看,因为对我来说,凡事没体验过的事情,都可以尝试做一下。
而朋友则是地地道道的羽毛球追星族。在现场看比赛时,对于运动员的技巧、打法,她都可以点评个一二。
比赛这天的追星活动进行得相当顺利,不仅看了比赛,更是在比赛结束后幸运地近距离地看到了我们喜欢的偶像。
旅行开始的前两天,我们的节奏安排地比较轻松,除了追星这件“大事”,剩下的时间主要用来逛街购物。两天时间里逛了LUMINE、高岛屋、银座等购物商城,也顺便完成了本次旅行购物任务的80%。
“趁早下手”也是我这次旅行的变化之一。之前的我喜欢把购物放在一个旅途的最后两天进行,在前面的旅行过程中,哪怕看到再想要的东西都会告诉自己:再等等,或许后面会看到更好的或者更便宜的。但这样的结果是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而留下很多遗憾。
而这次旅行前我就告诉自己,遇到合适的、想要买的,不要等,立刻就买。
于是,在旅行开始的前两天就把“该买的”东西买了七七八八后,竟然感觉莫名地轻松,有一种“购物任务完成得差不多了后面的时间就可以尽情玩了”的感觉。
从代代木公园到新宿歌舞伎町
正式旅途的第三天,也是连同出发日算起的第四天,赶上了既是周六又是「海の日」日本连休的第一天。按照之前的计划,这一天在东京工作的朋友巫巫可以陪我们一起逛。
三个女孩子一起逛街的一天从一顿“漂亮饭”开始,去代代木公园附近的一家餐厅吃早午餐,幸运地没有排队。上午10点多,吃完早午餐后去逛代代木公园。在东京工作的巫巫说她最喜欢逛代代木公园,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
虽然天气很热,但公园里随处都可以见到跑步和骑行的人。我在国内也很喜欢逛公园,所以当散步在异国的公园里,旅途中的陌生感仿佛消失了,眼前的这片安宁与绿意,让我好像有种置身在广州的某个公园的错觉。
这种错觉并不是没有缘由,毕竟不管城市的街景如何陌生、文化有多大的差异,而公园里的草木都是绿色的,蓝天白云的形状都是一样的,从身旁跑过的健身人士身上感受到的对生命的热爱与积极的态度也都是相似的。
从代代木公园散步出来,步行便可前往明治神宫。
沿路可见各种肤色的游客,说着各种语言,有的是和我们一样往明治神宫的方向走,有的则是已经逛完出来。在一个打卡标志下,还遇到了一群目测由30多名外国游客组成的旅游团在拍大合照。
在陌生的国度,走在这种游客众多的地方反而会让人有种莫名的归属感。逛太过日常的地方,总会因为外貌和穿着打扮被人一眼认出是“外国人”,而在这种游客打卡圣地,则完全不用有这种“烦恼”,反而有种因为自己是“外国人”而可以不用时刻遵守某种规矩的自由。
临近中午,为了躲避暴晒,三个人决定坐地铁去一个凉快点的地方吃美食,选在一家位于涩谷区的意大利餐厅。东京巫巫两天前给我们推荐这家意大利餐厅的时候,我和同伴都一致表达了拒绝。“都来日本了干嘛要吃意大利菜呀”“我们要吃日料”,而在暴晒中走了大半天的我们此刻显然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哪凉快去那里,能填饱肚子就行。”
午餐的出品超过预期,也终于知道了朋友一直给我们推荐这家餐厅的理由。除了食物色香味俱全外,店里给我的整体感觉都有种木村拓哉主演的《东京大饭店》的味道。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比起吃什么,可能三个女孩子在陌生的城市久违地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找美食吃吃这件事本身更加有趣吧。
下午并没有具体的安排,便跟着朋友在涩谷区闲逛。成为了东道主的东京巫巫兴奋地向我们介绍哪家店的面包好吃,哪家店好逛。这个下午,我们仿佛短暂地参与了她的日常。而对于我们来说,有朋友这个“地陪”带我们一起逛她熟悉的城市,也使我们的旅游有了一种超越普通的走马观花似的游玩,深入到“生活”本身去了解这个城市的体验。
(在朋友推荐的面包店买第二天的早餐)
晚上在一场愉快的聚餐后,朋友打算满足我提出的“想逛歌舞伎町”的愿望。
在是否要逛歌舞伎町这件事上之前也有过一点小插曲。在我和肖肖到达东京的第一晚,巫巫去地铁站接刚下飞机,手里拎着行李箱的我们。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间隙巫巫指着对面的街道对我们说:那里就是歌舞伎町了,一到晚上乱得很,我平时到晚上都不走那边的。
于是,“危险又迷人”,成了我对新宿歌舞伎町的初印象。
而这天晚上,因为对下午一直在涩谷区闲逛,没有打卡太多地方的行程而略感遗憾的我提出了想逛一下歌舞伎町的想法。而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虽然晚餐后大家都已经略感疲惫了,但还是因为我的提议,决定一起去逛逛。
夜晚的新宿歌舞伎町,是日本人生活的另一面。白天,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是有序的、克制的、被各种规则所约束的。而到了晚上,他们仿佛又变成了另外一群人,撕掉了白天由社会身份带来的面具和伪装、自由、毫无保留地做自己。也许只有看到了夜晚的东京,才能更好地了解这里的人。
作为东京最大的红灯区之一,晚上9点多的歌舞伎町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带着猎奇的心态走在主干道上,时不时可以看到一些穿着浮夸、妆容略显油腻的站街男女,而远处霓虹灯下则闪烁着各家招牌牛郎的海报。胆小如我们,一边好奇地左右张望,一边在心里想着:如果独自一人肯定不敢来逛。
与“迷人又危险”的形象产生巨大反差的是,“公家单位”新宿区役所也坐落在新宿歌舞伎町里。“红灯区里的区役所”,这种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的组合仿佛也是这个民族自身所具有的反差感的某种体现。
从新宿歌舞伎町回到家,微信运动的数据提醒我度过了旅行开始后走路最多的一天。三天的暴走,每天都在快节奏地了解新鲜的事物,有种已经旅行了好几天的感觉。而睡觉前翻看日历才发现旅游进程还未过半,于是带着某种莫名的安心,度过了平静而又幸福的一晚。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