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画壁。本文图片均由泸溪县文化旅游广电局提供
当武水与沅江在此交汇,泸溪便成了沈从文笔下“美得让人心痛”的水墨丹青。两岸崖壁如青铜编钟垂入碧波,辛女岩仍在传唱盘瓠与辛女的古老传说。乘船溯流而上,惊起芦苇荡中的白鹭,转角遇见在码头边浣衣的苗族阿婆,漫山的油菜花与吊脚楼的倒影在沅水中碎成星河。
【水墨天成】
沅水画壁,丹霞碧水间的千年诗廊
涉江楼。
沅江在此舒展壮阔身姿,晨雾中的辛女岩,是盘瓠神话凝固的丰碑;十里画壁如刀削斧凿,悬棺藏于绝壁洞穴,箱子岩等奇石临江而立,涉江楼与橘颂塔隔江相望,山水与人文交织成磅礴画卷,尽显自然与历史的神秘交融。
天桥山,邂逅千年古刹与银杏
天桥山。
天桥山北极宫建于明代,是湘西地区重要的道教圣地,香火绵延数百年。千年银杏傲立华岩阁旁,以2600年风骨演绎着生命的倔强与永恒。古道蜿蜒山间,仙泉沁心甘冽,杜鹃溪畔花海美不胜收,沿途古木参天。独特的丹霞岩壁与原始次生林相映成趣,造就了“红岩绿海”的绝美画卷。
【古城记忆】
浦市古镇,湘西四大古镇之首
浦市古镇。
浦市古镇依沅水而建,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青石板街巷、窨子屋群和古码头遗址。漫步青石板路,在百年老茶馆品一杯黄金茶;乘船游览沅江,感受水上丝绸之路的沧桑;夜宿窨子屋民宿,聆听更夫打更的悠远回响;在万寿宫戏台欣赏辰河高腔表演,沉浸式感受古镇的慢生活美学。
岩门古堡寨,武陵山区的“布达拉宫”
岩门古堡寨。
在武陵山脉的峭壁之巅,岩门古堡寨如青铜器般楔入云海。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军事要塞,138级青石阶串联起箭楼、瓮城、藏兵洞,斑驳城墙上的火铳射击孔仍透着冷兵器时代的肃杀。清晨,穿行在层叠错落的石屋群,恍若行走在“武陵布达拉宫”的立体迷宫。
【秘境拾遗】
新寨坪村,在武陵山脊触摸时光纹路
新寨坪村。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这座藏在云雾里的苗寨——新寨坪村,正以活态博物馆的方式讲述千年故事。48栋明清吊脚楼沿等高线生长,千亩梯田如指纹般镌刻山间,百年古树群撑起整片生态秘境。
马王溪村,陶土生花处田园诗意浓
捏一把沅江畔的千年陶泥,马王溪正上演着千年制陶传奇。这里陶窑柴火不熄,匠人掌心的陶坯化作精美瓷器,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春来七彩花海漫过梯田,秋收高粱翻滚在火红的晒场,陶艺工坊的窗棂框住四季画卷。体验陶坯刻花后,去七彩生态园采摘蓝莓,或在陶罐插满野花的民宿露台,等一场星空,回归诗意的田园。
【非遗律动】
辰河高腔。
辰河高腔在吊脚楼间流转。老艺人的一声“咿——呀——”,让明代戏曲活化石在沅水码头苏醒。青石板上飘来的《目连救母》,是比昆曲更古老的华夏声腔密码。
踏虎凿花在指尖绽放。苗族阿婆的刻刀下,0.1毫米的楮皮纸开出《湘西碾米》。十二道工序雕琢的“非遗剪纸天花板”,正把《盘瓠与辛女》的神话裁成窗棂上的光影。
苗族姑娘从小随着长辈学习数纱织锦。
苗族数纱经纬间的“星河”。“数着纱线绣历史”的苗女们,用几何纹样编织迁徙史诗。八十一针的“阳雀花”里,藏着蚩尤部落的星图与稻作文明的胎记。
盘瓠辛女崖下的图腾回响。辛女岩的悬棺旁,土家梯玛击鼓吟唱。当祭祀铜铃与沅水涛声共振,你会发现:这里的每块石头都在讲述创世神话。
辛女岩。
【舌尖烟火】
嗦破晨光的斋粉。在泸溪,有这样一句古语流传已久:“宁可百日食无肉,不可一日无斋粉”,细如龙须的粉丝,点缀着翠绿的葱花,再配上油炸辣椒、生姜米、红红的花生米和特制的油炸黑豆鼓酱,最后淋上一勺精心熬制的“六味胡椒汤”。品尝一口,粉丝细滑入口,清香扑鼻而来,鲜美滋味令人陶醉,每一口都充满了惊喜。
古城里的味觉“暗号”。浦市古镇的青石阶上,灯盏窝在油锅里翻滚成金黄月亮;糯米包着霉豆腐与野葱的土家粑粑,咬开时爆出发酵的咸鲜;转角阿婆的背篓里藏着苞谷酸,舀一勺拌饭,酸辣直冲天灵盖。
夜宵江湖的诗篇。当沅江泛起粼光,烧烤摊的炭火正炙烤着湘西的狂野:血粑鸭肠脆如琴弦,“玻璃椒炒腊肉”——玻璃椒的鲜辣脆嫩裹着烟熏腊肉的咸香,红亮油润间碰撞出湘西火塘边的年味记忆。最生猛的还属酸汤活鱼,让外地食客瞳孔地震,却是苗家汉子解酒的秘方。
从盘瓠始祖的图腾到乡村振兴的画卷,泸溪的山水会呼吸。她不是匆匆路过的风景,而是值得交付时光的生命剧场——泸溪,正等待成为你心灵的故乡。
当前,由湖南省文旅厅主导,省地质院协同,省地质调查所担任技术总包单位的湖南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正在火热开展中。普查覆盖全省14个市州,涵盖地文、水域、生物、天象气候、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人文活动及红色旅游等9大主类、27个亚类和134个基本类型资源,旨在全面摸清湖南省旅游资源“家底”,推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