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鸿山书院:山海之间的文化明珠。
依偎在厦门八大景之一“鸿山织雨”的怀抱中,鸿山书院静立于鸿山公园南麓。
这座始建于2016年、2017年正式开院的文化殿堂,背靠苍翠山峦,面朝蔚蓝大海,将鼓浪屿的琴岛风光与海天一色的壮阔尽收眼底。
书院周边环绕着“郑成功驻军故垒嘉兴寨”、明代“徐一鸣攻剿红夷刻石”等省级文保单位,为这片20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建筑群,注入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其成为文人雅士汇聚的“空中文化圣殿”。
一、立足传统,联结两岸的文化使命
在法云院长(厦门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引领下,鸿山书院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使命,深度融合闽南文化、河洛文化精髓。
书院不仅常态开设闽南话角、古琴研习、茶道香道等课程,更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书画笔会、诗词诵读等活动,让共同的语言与艺术跨越海峡,唤起血脉相连的文化认同。
作为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与社科普及示范点,书院将传统文化基因注入社区服务,成为思明区厦港街道的公益文化引擎。
二、公益创新,多元融合的运营典范
鸿山书院开创了独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资源整合:
与鸿山慈善会共建“传统文化传播专项基金”,开辟透明社会募捐通道。
双轨运作:
一方面承接政府文化服务项目(如党建科普、健康公益),另一方面吸纳社会捐赠。
跨界联动:
与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共建实践基地,推动学术资源下沉社区。
这一机制使书院年均开展百余场公益课程,从非遗古埙传承到国学讲座,让文化浸润市民日常生活。
三、空间美学,古今对话的建筑诗篇
书院建筑以白墙绿瓦的四合院为基调,在摩登都市中勾勒出古朴剪影。
回廊碑帖与清水混凝土通道并置,明代抗倭碑刻与玻璃幕墙倒映的霓虹光影重叠,形成“时空折叠”的奇观。
院内布局兼顾功能与意境:
讲堂:木构梁柱间悬挂《大学》纲目,传递儒学经典。
观景台:360°环廊可拍摄鼓浪屿与双子塔同框的魔幻景致。
文化展区:珍藏清代《大悲心出相图》木刻版等珍稀文物。
登临此处,既能临摹先贤墨迹,亦能在AR技术中解锁郑成功历史动画,传统与现代在此和谐共鸣。
交通贴士:
乘地铁至镇海路站2号口,步行300米即达;或乘公交至“大生里站”,穿越鸿山寺拾级而上。
结语
若值雨季,别忘了带一把透明伞——书院“鸿山织雨”奇观中飘洒的雨丝,与古城墙、摩天楼交织的画卷,恰是厦门“古今共生”精神的生动注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