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东山行
韩斌
盛夏季节,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这时,人们自然向往起了山中仙境,避暑胜地东大山。七月初,我们几位老同学准备好了登山物品,怀着无限仰慕的心情踏上了通往东大山的路途。
翘首远望,东大山山榆柳参天、花草飘香、气势恢宏、绵延千里。浑然一幅天然山水画!
当东山寺的钟声在晨蔼中敲响时,我们己到达了东山寺口子。沿着寺后一条羊肠小道我们开始拾级而上。
今天天公作美,东大山显得格外秀丽可蔼,太阳在云雾中穿行,刚下过雨的天气温度,湿度、刚刚适宜登山,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向深山中挺进。
刚进山口,山上没有多少树木,只有零星的几棵杨树,榆树、在陡峭的石溢上垂死挣扎,山上没有多少奇异的物种,只有清翠悦耳的各种鸟叫声在这绿色的山中回荡。知名的、不知名的使人眼花缭乱。山间的小溪是一路跟我们走的,起初是石缝里渗的水,走着走着,竞成了潺潺流水,在卯石间打着旋儿。转眼间又消失的无影无踪。
行走在陡峭的山谷里,一块石头、一株野草都是大自然不朽的杰作。一方沙葱、一把羊胡子,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生命线。真应了那句靠山吃山,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古话。随着我们离山腰越来越近,绿意也慢慢多了起来,映入眼帘的树木、小溪、果园都在茫茫云海 中若隐若现……
沿着山路继续向前,一座鼎一样的神物矗立在眼前,上书农业学大寨的字眼仍依稀可见,那是人战胜自然的硕果见证。几十年前,这里还是风吹石头跑,夭上飞鸟少的不毛之地,土是干的,风是烈的,眼瞅着连根野草都扎不下根。那会儿别说路了,能踩出条勉强通人的小道就不错了。一进山囗就晕头,东西绕着山梁转,晴天一身灰,阴天两脚泥,谁见了都摇头。可劳动人民的双手偏有“点石成金”的能耐,几万张掖人民手提肩扛,一锨土一块砖一筐石子,硬是把羊肠小道开辟成了骡马能通行,人车能过去的小山道。把山內的水引到了山外,使山囗荒凉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能养人,能种粮种莱的富饶土地。
沿着坎坷的山道继续跋涉,各种颜色各异的大小石头层层叠叠,表情怪异、有的如牛车轱辘般大,有的如鹅卵石般小,或坐、或立、或竖、或躺、姿态万千,怪石嶙峋,有时几块巨石挡住去路,迂回几次才能找到出口,游人无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家争先恐后的摆出各种造型,抓住大自然瞬间时光在石溢上或迎客松下拍照留念。我也跃跃欲试,不想竟从巨石上滚落下来,搞得人仰马翻,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越往山上走,景色越来越迷人,山间云雾潦绕,如轻纱般飘浮在山峦之间,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远外的山峰在云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娇羞的少女,半遮面容,给人一种神秘而又诱人的感觉。此时此刻,我仿佛忘记自己身处尘世,只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经过一段艰难的攀行,山谷忽然收得陡峭。两侧的山壁。像被巨斧劈开,中间只容一条溪涧穿流。抬头能看见得只剩细细一条~~这便是“一线天”了。岩壁上渗着水,湿漉漉的石级仅容一人通过。我们排着队往上挪,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混合在一起,快走出峡谷时,有人忽然喊:“看头顶”,原来是一线天光穿过云层投射下来。
临近中午,我们终于来到了东山之巅东大山顶,站在陡峭的山顶举目远眺,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扑面而来,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壮丽景色,连绵的山脉、广袤的田野,错落有致。还有那蜿蜒曲伏的河流,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而又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山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丝丝凉意,让人感觉到无比的惬意。俯瞰脚下,万丈深渊让人胆战心惊,心中的烦恼和疲惫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山顶石屋旁边立着块半人高的石头,这就是“老子石”,守山的老人告诉我们。传说老子僻世,来到东大山,见到这里林峦奇秀,山崖间石窟挂壁,峰顶松柏葱笼,晨云晓露、流泉花溪、好一处世间仙境,便隐居于此,在不出山。
啊!东大山,你贮立在这群山万壑之上,最早迎来东方的第一缕曙光,又是最后送走西边灿烂的晚霞,那东山顶峰的云海涌动,曾引的多少文人黑客挥毫泼黑,驻足留恋。那东大山深处的古刹残碑,引得多少脚步为你而来。山坳里的温泉,激发了多少诗人的旧梦,踏过春的野花,读懂秋的枫红,只为在你的怀抱里,感受天地间的苍茫与温柔。
不知不觉,己是下午, 往回走时,夕阳把山影拉的很长很。七月的东山,晚风里飘着松柏的香,遮天的树木在微风的吹佛下娑娑作响,好象和我们礼貌的作别。我们的歌声落在山谷里,惊起了几只晚归的鸟,它们抹过一线天的缝隙,把最后的霞光,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
东大山,我们籁依生存的山,我们还会回来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